廚餘回收不求人 中大擬設廠每日處理3噸

201707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工作人員將垃圾秤重、記錄,以估算各單位產生的廢物種類及可回收物品量。(鮑旻珊攝)
港府位於大嶼山的小蠔灣廚餘回收中心預計今年底投入服務,每日處理量為二百噸,但未啟用即遭業界「嫌遠」。每日產生二點五噸廚餘的中文大學計劃自行在校園內興建廚餘處理廠,每日處理量達三噸,更可將生物氣轉廢為能,估計營運成本可低於將廚餘送去小蠔灣。若計劃順利,廠房可望兩、三年內完成,配合政府擬於二0一九年實施垃圾徵費。
中大去年六月至今年四月進行廢物徵費和試驗計劃,六個教學研究部門、六個行政及支援部門、五個書院及八座教職員宿舍參與。結果發現,在垃圾種類中,不可回收廢物整體佔最多,其次是廚餘。以職員宿舍為例,廚餘量為百分之五十八;書院的廚餘量為百分之二十九;其餘兩個部門的廚餘量為百分之十至十一。
中大物業管理處可持續發展環境經理范佐政表示,現時由食肆自行聘請承辦商,直接運送廚餘到堆填區處理。他解釋,日後將廚餘運送到回收中心的成本高昂,「校園內食肆遍布山頭,山頭散,量又多」。每日食肆約產生兩噸廚餘,連同全校每日共二點五噸廚餘。現時中大有六部廚餘機,處理量僅為二百五十公斤,不敷應用,他形容處理量是「冰山一角」。
為了處理龐大的廚餘量及配合日後垃圾徵費,中大計劃自行興建廚餘處理廠。范佐政說,處理量達三噸,亦可減少運輸時產生的碳排放,處理廚餘過程產生的生物氣更可轉化為電力或熱力,「令大學受惠」。他透露,廠房造價約幾百萬港元,若計劃順利,廠房可望兩、三年內完成。當實施垃圾徵費時,大學計劃向食肆收回處理的費用,費用會低於運輸成本。但他強調,計劃未有最後定案,需再與政府相關部門商討,「需要過五關斬六將。」
香港廢物處理業協會主席譚志華說,廚餘回收中心設於大嶼山,「邊區去都遠,又要收橋費」,運輸成本較高。他舉例,一噸廚餘由中大運往小蠔灣每個月需六千至七千元。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亦表示,雖然回收中心並不收處理費,但商界認為運輸及相關成本高,包括需要人手將廢物分類。商界現時不傾向將廚餘運到小蠔灣處理,但他不認為是不參與回收計劃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