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竹籠轉膠籠 懷舊豬籠餅中秋登場

201709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過住豬籠除了盛載餅食,更可改裝成中秋小玩意。
一個個手掌般大、顏色鮮艷的膠籠掛在店面收銀處正上方,鮮紅、粉紅色的籠以黃黃綠綠的膠花裝飾着,下面垂着橙橙紅紅的絮,遠看有如花燈海。這些膠籠當然不只是裝飾,內裏更裝着一種名為豬籠餅或豬仔餅的餅食。在月餅總成中秋節主角的現在,靜靜地佔據在餅店一角的豬籠餅不甚起眼,但原來在從前的香港,一過中秋它定必隨着月餅登場。
褪去外面的膠籠,烤成金黃色的豬籠餅散發着陣陣焦糖香,元朗大同老餅家老闆謝禎原說,製作豬籠餅的材料只是麵粉、糖、水和鹼水,亦即是將月餅皮加工而成,但要熬糖水,過程並不簡單:「搓月餅皮都好講技術,唔係個個都識做。」從前總聽人說豬籠餅是以用剩的月餅皮製成,問及此,他說現在要製作大量的餅,所有皮都是「特登搓」,已沒有「月餅皮尾」這回事。
現時過中秋,不少人都會買一盒月餅送予親友,不過謝說,以前送「好大禮」,親戚朋友、生意伙伴、店舖「客仔」全都要送,而且不能只送一盒,因為「單單聲唔好聽」:「變咗全部送兩盒(月餅),不過咁又成本高囉,所以啲人送一盒月餅,加多隻豬籠餅,咁咪好事成雙囉。」
意頭是一個因素,經濟環境亦是,一盒月餅在當時也可說是奢侈品:「尤其是新界人,細蚊仔多,月餅又貴,所以屋企人先買豬籠餅畀佢哋食,留番盒月餅到中秋嗰晚賞月先開始食。」謝更說,豬籠餅不止滿足小朋友口腹之欲,在生活品缺乏的年代,餅籠更可化身成中秋夜的玩意:「食完豬籠入面個餅後,有啲人擺啲提子落去個籠,又或者搵隻筷子穿住條繩當花燈;有啲就插支蠟燭仔,點着佢通街行。」
裝餅的籠早期是以竹製成,塗上紅色再加上金粉,謝形容「好靚」。到了80年代,竹籠的數量應付不了需求,於是進化成膠籠,而人們亦賦予了它一個意頭,將之演繹成「豬籠入水」。
過往,餅還有鯉魚、佛公的造型,但現時只剩豬的形狀,而港人中秋送禮時亦鮮有想起它。「依家啲人富裕咗,好多月餅食,所以唔需要食到佢。」經濟環境、送禮習慣改變了,豬籠餅也成為了懷舊的一部分,縱然如此,相信它在每代香港人的記憶中總佔有一個位置,過節時、經過餅店時,會勾起一些和它有關的回憶。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
立即免費下載,體驗《骰寶坊》最真實、刺激的多人在線骰寶遊戲!
遊戲下載:https://goo.gl/j16m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