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打MMA重複被踢易骨折 宜多操肌拉筋

201710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被摔下時可將手前臂放平貼地借力,圖為正確示範。(黃偉邦攝)
MMA(綜合格鬥)涉及多種武術和拳打腳踢的動作,「拳腳冇眼」隨時受傷,嚴重者更有機會被踢斷小腿脛骨,受傷風險更高。香港骨科醫學會會員梁俊彥醫生指出,MMA選手的受傷個案多涉及撞傷和扭傷,頭、腿、腰骨及頸椎位是最常見的受傷位置。曾有著名職業選手被對手踢斷脛骨,當場動彈不得,需要做手術以鋼支架駁骨。
本身為物理治療師的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兼職講師容啟怡說,美國零九年曾有研究指出,每一百場拳擊賽即出現廿五次受傷,以軟組織肌肉受傷、足腕韌帶受損佔多。傷者多為初學者,她建議多做負重練習鍛煉肌肉穩定性,動態式拉筋也可提升體溫,並令大腦反應有所準備。
MMA是運用多種不同格鬥術的搏擊運動。梁俊彥醫生有十年玩MMA的經驗,他曾扭傷手指和頸,最嚴重試過被打頭,當場暈低兩至三秒。雖然有一定危險性,但MMA規則靈活,考驗選手「食腦」,令他難以抵擋此項運動的吸引力。
MMA職業選手受傷個案比業餘多。梁俊彥指出,練習時涉及柔術的動作有不少拉扯動作,一扯就令手指受傷;扣鎖關節的動作亦有機會扭傷,步履不穩可致韌帶輕微扭傷。比賽時較常涉及撞擊受傷,額頭「首當其衝」。日積月累被踢同一位置可致壓力性骨折,運動員或於比賽時受腎上腺素上升影響,不感痛楚,賽後始發現。
梁俊彥說,若對手用泰拳的踢腿踢向對手小腿脛骨,足以導致骨折,小腿即時變形,動彈不得。著名MMA運動員、綽號「蜘蛛人」的Anderson Silva曾遭踢斷脛骨,需置入鋼釘讓脛骨復位,至少等半年埋口才算康復。
容啟怡說,傷患治療康復後,除非同一位置再受撞擊,否則復發機會微。因此選手平時要多做負重訓練,加強肌肉及平衡力。根據美國國家體能協會指引,初學者可由低至高強度進化,每周做二至三次重量訓練。有經驗者可增至每周做三至四次,例如深蹲、半蹲、打沙包。動態熱身包括打空拳,在地下滾動,每次做十至十五分鐘。
想知道更多運動知識,可報名參加中大運動醫學團隊本月十四至十五日舉行的「運動醫學日2017」,由專家教導如何安全運動,查詢可致電: 26464555。
如何練肌肉、防扭傷:
~貼膠布:腳踭呈九十度,再用膠布由內而外繞圈貼,鎖實腳腕可令關節更固定,避免扭傷。
~W型拉肌:將一隻腳踏住橡筋,雙手拉高至膊頭水平,可鍛煉膊頭及背肌。
~撐地下:雙腳下跪由別人按住,伸直背部,雙手交叉放肩,盡量慢慢將身體向前傾,直至跌低時用雙手撐住,可鍛煉大腿後方的膕繩肌。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