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線:水泉澳藏軍事遺迹 歷經火劫重見天日
山火無情,焚林毀地,嚴重起來更會奪去人命,令人聞之色變。不過上月一場山火,雖燒去了沙田水泉澳邨附近山頭無數樹木,卻因此令一個早已湮沒於叢林之中的軍事遺迹得以重見天日,令一眾軍事迷為之雀躍。
從水泉澳邨下方起步,經過作壆坑村的牌樓和女童軍博康營地,沿着斜坡一直走上蝌蚪亭一帶的山頭,眼前的是散佈於山頭的零星山墳,以及一大片被燒得焦黑的植物和土地。穿過歷劫過後了無生氣土地,走到山脊,終於在焦土中發現一個由石屎建造的軍事遺迹。遺迹相當破爛,已看不出原貌,只剩下一個框的形狀,被燒焦了的枯枝圍着,更顯荒涼。
不少行山客在山火發生前都不會踏足該山脊位置,不知道「石屎框」是軍事遺迹的陳小姐直言,一個月前山火未發生時,樹木長得十分茂盛,難以察覺到其存在。雖不樂見山火發生,但遺迹能因此重見天日,亦是好事:「大家都認識下,帶小朋友嚟睇下。」另一位行山客吳先生一見到遺迹,便說應是英軍所建的機槍堡,不過他並未為發現遺迹而感高興:「係可惜呀,燒咗咁多樹木。」
有軍事迷推斷該位置有軍事遺迹,皆因發生山火的山頭是二次大戰時期,香港為抗日軍而佈下的醉酒灣防線。對於水泉澳邨為醉酒灣防線一部分的說法,香港史學會執行總監鄧家宙認為「唔出奇」:「因為醉酒灣防線個範圍由荃灣橫跨住個山,去到沙田一路咁落去,其實係一條打橫嘅線嚟,所以佢喺呢條橫線入面設有軍事設施,係好正常嘅。」
二次大戰時,廣州、深圳都在日軍的攻勢下淪陷,英國政府於1938、39年間撥款約500萬鎊作修葺香港的軍事設施,以抵抗侵略,鄧家宙指,其中醉酒灣防線就是希望引日軍由深圳入新界山路,拖延他們的進攻:「因為日本人嘅軍事設計係用一啲相對重型少少嘅炮彈、大炮,所以希望拖佢入山林裏面,減低佢哋進攻九龍同香港嘅時間,所以有一條醉酒灣防線。」可惜這條防線在未有經過正面軍事衝突的情況下,九龍已經失守。
雖然水泉澳邨可能為防線的一部分,但鄧家宙指,自己未親眼見過遺迹,不敢確定,而且不少軍事文件都沒有留下來,難以知道遺迹位置:「回歸嘅時候,好多軍部資料都被帶返英國,我哋因為冇軍事設施嘅地圖,所以唔能夠確定水泉澳邨嗰個出現嘅遺迹,就係醉酒灣防線。」
水泉澳邨的遺迹和大部分軍事遺迹的命運一樣,隱於山林,無人知曉,鄧家宙認為是因為香港人意識到不會再出現戰事,即使有也無法憑自己力量防守:「除咗幾個象徵式嘅軍營之外,基本上歷史軍事設施、尤其位處郊外,都係任由佢就咁荒廢。」冬去春來,萬物再度甦醒之際,相信這些遺迹很快又會再次被埋藏於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