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出世大細眼 恐患眼瞼下垂或致弱視

201805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小兒眼瞼下垂主要由提瞼肌發育不良引致,目前成因不明。(黃偉邦攝)
小朋友一出世就大細眼,小心是先天性眼瞼下垂,若家長坐視不理可致弱視。有眼科醫生表示,小兒眼瞼下垂主要由提瞼肌發育不良引致,目前成因不明,但患者多數是單眼發病,導致兩眼不對稱影響外觀。若眼瞼長期壓迫眼角膜,可致弱視或深度散光,需做手術治療。醫治方面,若兒童年紀太小,眼眶肌肉或未完全發展成熟,故醫生一般建議有上述問題的兒童待入讀小學前才施手術。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李琬微表示,眼珠被眼瞼覆蓋多於一毫米,便界定為眼瞼下垂。由於多數患者屬單眼發病,兩眼有明顯大小差異,父母在小朋友一歲左右就會發現。但若兒童眼瞼下垂程度輕微,父母亦可能當成天生的大細眼,未必及時發現問題。眼瞼下垂不會隨兒童長大而自行復原,有機會病情加重,令眼瞼壓迫眼角膜,影響視力。
若兒童的提瞼肌功能較佳,一般可用簡單的「提瞼肌截短術」治療,只要將相關肌肉截短,加強肌肉拉力彈性,令眼瞼向上提起。惟術後的眼瞼提升效果或不太明顯,因此上述治療只適宜病情輕微的患者。而透過手術拉緊的肌肉,亦有機會隨年紀增長再度鬆弛及失去彈性,或需再施手術。
李琬微說,高達七成患者的提瞼肌功能欠佳,需要進行另一種開刀手術「前額懸吊術」,以患者自身組織例如手筋或腳筋,或使用特製的手術線,將提瞼肌向上提升。由於眼皮受到拉扯,約八成患者術後或有眼睛閉合不全問題,易造成角膜乾燥或受損,夜間睡眠時需使用保濕眼膏敷眼,或戴眼罩入睡,但半年後一般可完全康復。
先天性的眼瞼下垂並非常見疾病,李指她任職眼科醫院期間,每年新症約八至十宗。她呼籲家長留意子女出世後至一歲期間有否大細眼情況。若確診眼瞼下垂,兒童年紀太小亦未必適合做手術,家長可定期帶兒童到眼科診所作檢查,留意眼瞼下垂有否影響視力。
為了加強小學生個人護眼意識,奧比斯每年三月至五月在全港小學推行「蒙眼午餐」活動,讓小學生蒙眼進食,感受失明人士的不便。今年活動主題是兒童雙眼瞼下垂,冀小朋友從小提升盲疾的知識。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