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兒童發音不準?中大首研粵音App助評估

201807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伍思銳(左)、中大電子工程學系碩士生江藝(中)及吳詠儀(右)研發出「廣東話兒童發音快速評估工具」及手機應用程式。(黃偉邦攝)
見到花花叫爸爸、見到爸爸叫打打,兩歲仍對「爸媽」發音不準,家長自然擔心寶寶究竟是發育未夠還是「黐脷根」?若懷疑有發音障礙,小朋友一般要到母嬰健康院進行評估,但中文大學研發出簡易自測方法,製作出香港首套廣東話兒童發音快速評估工具,更簡化成手機應用程式,只要對準手機發音即可篩查出是否有發音障礙,若有問題,可及早求醫。
政府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中,每年平均有逾三千宗語言發展遲緩或障礙的新症。「廣東話兒童發音快速評估工具」研究團隊成員之一、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博士生吳詠儀表示,若兒童語音發展較同齡人慢或經常發錯音,有機會是發音障礙,多由先天口腔肌肉能力協調不佳,未能學懂音韻系統規則導致。
要分辨小朋友發音不準是由於該些字詞未合乎年歲,還是發音障礙引起並不容易。吳舉例說,每個發音都有一個指定學習年歲,兩歲半小朋友一般可發到雙唇音,例如「媽」、「爸」及「波」,而到四歲半才會懂得發舌齒音,如「手」、「水」或「池」。由於兩歲小朋友未懂發/f/音,容易說成/b/音,如將「花」讀「爸」,這屬正常,並非一定是發音障礙。
負責技術研發的中大電子工程學系本科生伍思銳稱,他們挑選了一百廿七個字或詞彙作測試,已包含所有粵語聲母、輔音韻尾、元音、複元音及聲調。團隊花逾一年時間從十六間幼稚園收集約二千名三至六歲兒童的發音片段,作為系統語音數據庫,然後利用聲學模型、語言模型及字典工具,歸納及分辨出數據庫的字詞發音,設計成一套智慧語音系統。
該套近日在「挑戰杯」全國賽香港區選拔賽中贏得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資訊技術一等獎的系統,明年將進入試驗階段,在手機應用程式中只要輸入小朋友生日,系統會自動挑選合乎其年歲字詞作測試,只需照着讀便能立即分析讀音是否準確。吳說,系統雖非正式評估工具,但可初步篩查可能有發音障礙兒童,若重複測試都低分數,家長或需考慮帶其求醫,盡早診斷,因小朋友語音治療黃金期是三至六歲。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