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辣招現漏洞 揭投資者藉買賣股權避稅94億

201807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樓價愈升愈有,政府早前推出招數圖壓抑樓市。
政府目前針對「非首置」買家、非香港永久居民、外地買家及以公司身份買賣住宅的交易者推出物業印花稅措施,最高稅率達30%。本土研究社今(10日)表示,早前成功核實126宗以轉讓持有物業的公司股權方式交易住宅避稅個案,買賣雙方繞過印花稅「辣招」,涉及超過180個單位,合計潛在避稅額約94億港元。西九龍住宅區更是「黑點」,指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加辣」後,被核實個案大增。
研究社房屋研究小組成員陳顯恩表示,有不少投資者以公司持有住宅物業,透過轉讓物業公司股權,令住宅的實益擁有權轉移到新買家手上,由於物業的法定業主仍然是同一間物業公司,現行稅制無法對相關交易收取任何物業印花稅,買賣雙方只需付0.2%股票轉讓印花稅,稅率遠低於首置印花稅的4.25%。
他續稱,油尖旺區、南區及灣仔區的股權轉讓避稅個案佔其研究中的62%,其中凱旋門、君臨天下等西九龍屋苑更佔大多數,其中凱旋門近40%單位是公司持有,「西九可能係內地資金轉入香港住宅市場嘅集中地。」他舉例指,有一知名藝人以該方式購入半山地利根德閣一物業,兩個月後又以個人首置稅率購入灣仔星域軒一複式單位,避交約4580萬港元物業印花稅。
他形容,126宗個案只屬冰山一角,批評政府對漏洞視而不見,默許「一屋兩制」情況,加速本地房屋資源流失,而所謂的土地大辯論及新房屋政策亦未有處理股權轉讓漏洞,擔心香港成為「國際避稅、內地熱錢走資途徑」,對普遍市民不公。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則表示,若以該漏洞置業,「轉讓1、2次已經慳番有賺,係合法避稅」。他稱已就該漏洞多番與政府周旋,惟當局只稱相信以有關個案少於5%,故不應去處理,批評當局遲遲未有「堵塞番個漏洞」,建議可修改《土地註冊條例》,披露海外公司實則擁有者,監管股東轉讓。研究社亦建議政府參考英國做法,要求持有住宅物業的非本地公司及法人團體向香港公司註冊處註冊,申報有關資料。
稅務局表示,一直有就涉及轉讓物業公司股份的懷疑炒賣個案作出覆檢,以確保物業投機所得的利益被適當徵收利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