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四招自保 包括停收美單

201808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中美貿易戰的發展,是中國、美國甚至全球經濟界都關注的事,自從美國與歐盟達成共識、中美又在貿易戰各自加碼後,情勢似乎朝着不利中國的方向發展,港商面臨的衝擊及挑戰亦正在升級,由於今次中美貿易戰的焦點是科技及知識產權,本港電子業勢首當其衝受影響,綜合港商意見,業界已開始各自綢繆,為進一步衝擊作好準備,當中包括減少及停收美國訂單,或轉往東南亞生產等。
一直以來,內地與美國都是本港最主要的貿易夥伴。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二○一七年香港對外貿易有一半是與內地進行,彼此貿易往來總額超過4.1萬億港元;經香港轉口的中美貿易也錄得3,507億元。這數字已相等於香港GDP的13%,足見中美貿易對香港經濟的重要性。
假設最壞情況發生,即美國對大部分甚至全部來自中國的貨品進口徵收關稅,中國亦然,那麼中美雙邊貿易量就不可避免地會減少,經香港轉口的中美貿易量亦會下跌。屆時,僱用了本港總就業人數19%的貿易和物流業就會受到相當大的損害。
本港的製造業有頗大比率都在珠三角設廠從事加工貿易,受到的影響不言而喻。以個別行業而論,電子業首當其衝外,其他包括成衣、玩具及鐘錶業等都可能受影響,及時找對應策略是當務之急。綜合港商意見,可以有四個方案,包括停收美國訂單、將製成品轉送東南亞加工、內地廠房只負責歐盟訂單,以及引用自由貿易協議作香港保護傘。
如貿易戰持續,其影響可以是非常深遠的,將波及金融、銀行、信貸甚至實體經濟。廣泛徵收關稅,會直接或間接加重企業經營成本,最終轉嫁消費者,令購買力下降,打擊消費市場。筆者所在的珠寶行業雖並未包括在首輪的徵稅名單內,但如果將來美國再加碼,決定對珠寶產品加徵關稅,就算只是加徵下限的10%,當生產商及貿易商將因關稅而增加的成本轉嫁消費者,即使只是轉嫁部分成本,由於珠寶商品平均價格較高,其差距也會相當明顯,對珠寶消費市場的衝擊實在不容低估。
香港玉器批發零售商協會會長陳榮欣
名家點評中美貿易戰,即上東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