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AR虛擬學習徑 邊走邊學懂處世道理

201811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學生可運用GPS、藍芽、影像辨識及二維碼技術其中一項激活AR。(李志湧攝)
品德教育容易流於說教,身處真實場境或能加深體驗。香港浸會大學聯同另外三間大學研發增強實境(AR)虛擬學習徑,二○一五年首推的學術誠信學習徑包含四個浸大校園地標,學生到訪時AR應用程式便會激活學習徑,顯示有關抄襲、假造數據等情景故事,學生選擇應對方法後,即知道相應的後果。現時已有十條不同內容的學習徑,參加者逾五千人。
「誠信有路」虛擬學習徑項目獲教資會資助共八百萬元,首條學習徑探討抄襲、假造數據、引用文獻及藏匿公共圖書共四個課題。以引用文獻為例,當學生到達孫中山雕像時,應用程式會顯示一條情境題:「如在著作中提及孫中山名言「『天下為公』時,應否列明出處?」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總監王周綺華指,最多學生誤解抄襲的定義,誤以為抄襲自己其他功課便不算抄襲。自一七年起,浸大規定新生須完成此學習徑。
浸大現有七條學習徑,理大、教大及中大亦各有一條,內容擴展至人文學及實驗室安全等。中心技術主任吳旻珊指,以往由老師口述實驗室安全守則,學生容易「水過鴨背」,運用AR則能加深記憶,明年將新增音樂治療及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題材。
浸大商學院於二○一六年開始參與香港特許秘書公會的「薪火相傳」計劃,由學生創作有關商業道德及企業社會責任的情境,在中學設立虛擬學習徑。大四學生王凡去年設計一條以雞肉供應商為背景的學習徑,情境問題包括「老闆在澳門賭錢欠債,你作為會計,應否挪用公司資金還款?」又指中學生反應十分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