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故:觀眾演愛滋病人 青年創「愛之劇場」望減歧視恐懼

201812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何永康(Howard)創立「選擇劇場」,希望觀眾透過影響劇情,更加投入更將心比己感受角色的處境。(張德輝攝)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今年已經踏入第30周年。「愛滋病基金會」最新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受訪者首次性接觸的年齡僅11歲,超過一半人進行性行為時未有使用安全套,而他們平均相隔約三年,才接受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最長為十六年,情況令人憂慮。
講起愛滋病,香港人的印象是怎樣?
「以前喺街派傳單,啲人見到係『愛滋病』呢三隻字,佢就唔會要,我諗你派十個可能只得一個接。」從有十多年預防愛滋病義工經歷的何永康(Howard)的分享中,或可側面窺探到香港人對此的態度。
愛滋病觀念保守 大廈不准機構「落水牌」
「我七月嘅時候去咗阿姆斯特丹參加世界愛滋病嘅會議,同好多唔同國家嘅人交流,我發覺亞洲人係特別難做愛滋病預防,譬如佢哋嘅海報好大膽,就咁『AIDS』都可以出,但(預防愛滋病)機構好多時候都唔可以(喺大廈大堂)『落水牌』。」Howard無奈地說。
Howard自言對預防愛滋病教育有很大的情意結,皆因自己在中學年代遭遇學業上的挫折時,機緣巧合下在學校的活動中,接觸到「青少年愛滋病教育協會」,從小酷愛話劇的他,有機會在協會中發展興趣,更在他心中播下種子,促使他兩年前創立「選擇劇場」,希望用較軟性的手法推廣預防愛滋病教育。
「選擇劇場」滲入愛滋病元素
「『選擇劇場』希望觀眾喺當下,如果你係一個主角,你會點諗。」Howard解釋,普通舞台劇是較單向地向觀眾傳遞訊息,「就算係留白都好,觀眾嘅角度都係設計好。」而「選擇劇場」則設環節,容許觀眾討論及投票決定劇情發展,「如果觀眾可以影響劇情,係會更加投入同將心比己,『如果我係主角,我會點幫佢揀呢』,觀眾愈投入嘅話,教育成份嘅效果會愈高。」
為了推廣預防愛滋病教育,Howard在「選擇劇場」中滲入愛滋病的元素,例如讓觀眾決定劇情中一名教師,是否公開自己患有愛滋病,「討論嘅時候係好激烈,投完票、完咗件事後,好多人留低繼續討論,『如果我揀綠色(公開)劇情會點呢,紅色(不公開)又會點呢』,佢哋會想知另一個結局會係點,呢個效果正正係我哋想要,我唔需要佢哋搵到答案,但起碼佢哋曾經思考過。」
透過藝術降低恐懼 冀擴闊觀眾視野
Howard又表示,藝術可以有一個安全距離,讓在議題上比較無知的人,有一個機會嘗試接觸,而很多人因為舞台劇認識愛滋病,因而降低了恐懼,「要觀眾完全唔驚真係無沒可能,但我希望畀個窗佢哋望吓,呢個窗好多時都係閂咗,但如果我開到窗口畀佢自己望一望,我覺得已經做到公眾教育嘅效果,而呢個窗可能遲啲會變成門,可能佢真係會行出去,可能我哋真係喺公眾落咗啲種子。」
感染個案年輕化 大眾由驚恐變輕視
然而在香港推廣預防愛滋病的挑戰,又豈只於保守及認識不足?Howard有留意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有關愛滋病的報告,引述去年上半年的報告指,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有年輕化趨勢,29歲或以下的感染者,佔整體感染個案超過三成,情況令人非常擔憂,表示青年對預防愛滋病的意識不足,未有掌握保護自己的能力,甚至在朋輩影響下進行不安全性行為和濫藥。
「青少年愛滋教育協會」總幹事程翠雲,亦是當年引導Howard走出學業低谷的恩師,她有超過二十年預防愛滋病教育的經驗,表示早年大眾對愛滋病都很驚恐及有誤解,後來經政府大力宣傳下,情況有改善,然而據她觀察,近年市民是由「驚恐」變得「輕視」,「以前(愛滋病感染者)係成年人多啲,依家好大部分係年青人,而且係一群一群。」
她分析指由於互聯網的普及,現在愛滋病對於年青人的危險性更大,「因為佢哋喺網絡上嘅互動好大,加上性活躍嘅時間較早,喺保護意識唔係好高下,唔少人係喺網上認識然後群交,令年青人感染愛滋病數字上升。」
程翠雲補充指,一直在找好像Howard這樣的年青人,運用朋輩間的影響力,去做青少年的愛滋病預防工作。中心規定參與的義工,須先參與有關愛滋病知識的工作坊,透過參與戲劇等節目,年青人學到怎樣去保護自己,他們的朋友亦同時因為朋輩之間的影響,而減少對愛滋病的恐懼,從而加深認識,達致教育的效果。
今集《港。故》用6分半鐘,帶大家走入「選擇劇場」,讓大家認識愛滋病之餘,也代入患者的角色,易地而處地想想會做怎樣的選擇。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Follow埋《港。故》IG,睇更多精彩靚相:http://bit.ly/oncckonggu_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