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同步測空污 長者學生同行認識社區

201812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完成步行後小隊在三聖邨前拍照留念。
長者學生大「步」走,認識社區兼監測空氣。本港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汽車廢氣、船舶及發電廠的排放是主要污染來源。為減少空氣污染,環保團體健康空氣行動日前舉辦「我們是步隊」活動,安排長者成為「屯長」,帶領屯門區的中學生游走區內不同路線,發掘區內文化寶藏之餘,同時用儀器監察步行路線的空氣質素。
「屯長」之一的徐錦成(Brenda)曾居於屯門多年,這次她帶領2名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的中四學生鄭文彬(Andy)和羅悅殷(Ratsah),到訪青山灣三聖邨一帶。第一站先來到高約12呎的麒麟石,該石是政府上世紀80年代填海造地的分界線,標誌漁民落戶三聖邨,是屯門區新市鎮發展的重要起點。
「雖然坐車有時會經過呢度,但從來無考究歷史由來。」Andy日常出入乘搭交通工具為主,對面前大石嘖嘖稱奇,他謂之後有機會會帶朋友到訪。小隊其後進入三聖邨,該地除了遠近馳名的海鮮街,亦有數間鮮有人注意的捕魚用品店。根記魚絲魚網用品是其中之一,門口擺放了各式各樣的魚網及捕魚用品,店內一位女士純熟地用梭子編織魚網,大家看得出神。
眼前的盧女士原來是30年前「上水」的漁民,住進三聖邨後,開設店舖出售魚絲魚網等用品。人手編織的魚網買少見少,店內亦有出售以機器大量生產的魚網,問到兩者價錢差距時,她笑言:「差唔多」。Ratsah感慨道:「佢織得好順暢,睇落比機器織得仲好,但價錢竟然差唔多。」她擔心工業化最終會取代傳統手藝,令這類珍貴手藝失傳。夕陽西下,步隊最終以三聖避風塘作結,並在海鮮街前自拍留影。
活動不單令學生更了解身處的社區,「屯長」亦獲益匪淺。Brenda透露,為了搜集三聖邨填海前後的照片和資料,她先是到了屯門政府合署查詢,其後又被轉介至社區聯絡主任及公共圖書館資料庫,最終翻閱了49本書籍,才找到需要的資料。她指雖然現已遷離屯門,但活動令她重新認識這片充滿回憶的舊地。
活動中每個小隊均獲配備一部微細懸浮粒子空氣監測機,在步行路線中不同檢測點量度並記錄空氣質素。Brenda一隊當日分別於屯門井財街、青山公路近麒麟石,以及三聖邨海鮮街附近量度空氣質素,每立方米錄得分別13、18和17微克微細懸浮粒子,假若有關讀數24小時內沒有大幅波動,意味該地區空氣質素符合世衞25微克/立方米的標準(24小時)。
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指出,屯門區一向是空氣污染的重災區,希望活動從學校出發,由經驗豐富的長者帶領中學生,透過親身游走社區,認識區內歷史,思考城市規劃如何影響環境健康,再將訊息傳播開去。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
立即免費下載,體驗《骰寶坊》最真實、刺激的多人在線骰寶遊戲!
遊戲下載:https://goo.gl/i2t1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