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行完山腳甲痛? 綁鞋帶3招解救

201812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秋冬是行山遠足親親大自然好季節,然而,不少行山友有瘀甲、倒甲甚至甩甲問題,難道行得山多甲便苦?有足病診療師指,相關的腳甲問題是因經常落斜造成,腳趾不斷衝前擠壓令甲底出血,若所穿鞋子鞋頭太窄,情況更惡劣。她警告,不少年輕人只求上山「打卡」,僅穿平底或帆布鞋致抓地力不足,同樣增加腳趾壓力。其實,三個絕大部分人也不以為意的簡單鞋帶綁法,就是行山友最佳「護甲」法寶。
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足病診療師林沅君表示,落斜時腳趾會因地心吸力不斷衝前跟鞋頭撞擊,甲底因擠壓易出現瘀血,當中以腳趾公最常見。如果瘀血範圍不太大,即只有半塊腳甲出血,瘀血會隨時間自然吸收,未必需要治療。不過,瘀血有機會將腳甲托高,與新長出來的腳甲水平高低不一,需用指甲銼將凸起的腳甲磨平。
腳趾長期受壓有機會出現俗稱「倒甲」的嵌甲,即趾甲兩邊陷入兩側皮肉生長,令人痛不欲生。要預防倒甲,林指行山前一日剪腳甲是大忌,因剪得太入會增加倒甲機會,因此最好行山前一至兩星期剪甲。不過,腳甲太長亦有機會反甲,因此留一至兩毫米白邊最理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使已穿行山鞋,但若鞋頭太窄亦有潛在風險,最理想是鞋頭預留足夠空間,有少少鬆動,減低腳趾壓迫。林不建議穿新鞋行難度高或多上落斜山徑,因新鞋較硬身,又未跟腳形配合到,故新鞋落地頭兩至三星期最好行教育徑或較平緩的山徑。不少人嫌行山鞋外形醜,改穿一般波鞋或行街鞋行山,但這些鞋保護性及承托力低,走在不平路面易拗柴外,抓地力亦較差,變相腳趾要用更多力抓地,令腳趾更易受壓。
林說,每到行山季節特別多腳甲問題求診個案,輕微的倒甲或只需切除陷甲的部分便可,但嚴重至已有贅肉橫生就要切除。要預防腳甲變形,事前功夫並不難,林推薦三種簡易的綁鞋帶大法,切合不同山徑路段變化,學幾招傍身,下次行山不用再令「腳趾仔」帶傷落山。她警告別小覷腳甲問題,腳甲變形置之不理,有機會舊傷未去,新傷又來,除了易受細菌感染,甲底發臭患上灰甲,嚴重可令腳甲整塊甩出來。
預防瘀甲/倒甲的綁鞋帶大法
1. 末端綁外科結
~綁法:由鞋頭開始用一般的平結綁法,到末端預留兩排鞋孔,用兩組外科結方式繫結,不用太緊。
~好處:能夠固定腳形增加承托力,防止腳掌因落斜時不斷衝前與鞋頭撞擊,但較適宜落斜前使用,不宜全程使用。
2. 中間鞋孔不綁帶
~綁法:鞋中間位置的一至兩排鞋孔不綁鞋帶,鞋帶直接跳過,在末端繼續以平結方式繫結。
~好處:適合腳面太緊的鞋形或高弓足人士,藉此釋放鞋面壓力,令腳掌受力及承托力均勻。
3. 首排鞋孔不綁帶
~綁法:在行山前,第一排鞋孔不要綁鞋帶,由第二排開始穿鞋帶。
~好處:減輕鞋頭壓力,增加空間,適合鞋頭窄或腳趾外翻人士,行長路段山徑時較適合。
資料來源: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足病診療師林沅君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