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站立腹脹平躺消失 忽視小腸氣隨時奪命

201812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腹股溝和腹部肌肉老化或受損,令腹壁變得薄弱鬆弛,容易導致小腸氣。(何量鈞/黃仲民攝)
腹痛當小事,一旦延醫,看似「小兒科」的小腸氣也可奪命。小腸氣病徵不明顯,或許只是站立時腹部微隆,一躺平突出部位就「歸位」,一名七十歲伯伯因此患小腸氣不自知,到腹部劇痛求醫,部分腸臟已壞死,需立即剖腹切除才能保命。外科專科醫生指,男士患小腸氣比率遠高於女性,年紀愈大,風險愈大,呼籲長者應定期身體檢查。
外科專科醫生陳健華表示,小腸氣即疝氣,是由於腹部長期受壓,腹壁肌肉變得脆弱甚至出現缺陷,腹部內器官組織因而外露。若是先天性的疝氣,病因多為胎兒在母體時腹腔與腹股溝管道未自然閉合,而後天性疝氣,亦即是上述伯伯的個案,是因為腹股溝和腹部肌肉老化或受創,令腹壁變得薄弱鬆弛,長期咳嗽、便秘或愛負重運動的人,都會令腹腔壓力增加,容易患小腸氣。
陳說,由於小腸氣病徵不明顯,許多人不易察覺。當病人長期站立及步行,會看見有腹部微微脹起,或感到不舒服,但躺平時便會消失。若忽視治療小腸氣,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腹部受損部位會困住腸臟,導致腸壞死,甚至致命。陳提醒,男士患小腸氣比率較女士多八至十倍,而且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現時治療小腸氣方法是透過手術在疝孔縫上人造纖維膜,加強腹壁的抵壓強度,讓缺口修補後可預防腹腔內組織擠出腹壁外。手術可分為傳統及微創修補手術,傳統手術需開一個較大傷口,將纖維膜放進體內,會傷及附近皮膚和肌肉,令康復時間較長。
至於微創手術會在病人腹部開出小孔,置入體積極小的手術儀器修補疝氣,然後用纖維膜修補缺口,防止復發,且對治療雙邊股溝疝更有優勢。但陳提醒,進行微創手術需要進行全身麻醉,而且局部器官會出現水腫,因此選擇哪類手術治療都要認真考慮。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