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委員倡盡用屋邨潛力 增建單位解燃眉之急

201901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多名房屋委員會委員獻計,建議發展現有屋邨未用盡的建屋潛力。
公營房屋供應嚴重不足,多名房屋委員會委員獻計,建議發展現有屋邨未用盡的建屋潛力,認為若挑選十多個舊屋邨,每個屋邨加建2000至3000個單位,即可供應2萬至3萬個單位;亦有委員建議重建工廠大廈為住宅。有委員則稱,公屋輪候時間遠離平均3年上樓的目標,促請增建過渡性房屋,以解燃眉之急。
房屋委員會今午(25日)開會討論機構計劃,委員溫文儀關注公營房屋土地來源,認為不可以單靠發展局提供土地,而應考慮發展現有屋邨未用盡的潛力。他舉例說:「97年前在九龍興建的屋邨,受制於機場高度限制,密度較低,若揀選十多個屋邨,每個提供二、三千個單位,便可以追回不足的差額!」另一名委員黃碧如也稱,房委會部分工廠大廈,在土地緊絀情況下,應考慮重建改劃為住宅用途,相信可以容納不少基層家庭。
另一委員郭偉強質疑「公營房屋短期內無可能達標,點解機構計劃唔重點提出過渡性房屋安排?有正正當當公屋單位當然最好,但過渡性房屋點都好過住劏房。政府房屋政策失誤,點解唔肯大刀闊斧去做?市民會覺得政府無盡力幫助他們!」續稱租金津貼及租務管制均屬補救措施,公屋輪候時間由3年目標延長至5年,增加了居民的痛苦,政府有責任彌補。他又認為房委會財政充裕,有空間下調居屋和綠置居價格,減輕市民上車負擔。
身兼運輸及房屋局局長的房委會主席陳帆稱會積極檢視是否有空間於現有屋邨加建大廈,但要考慮現有居民生活環境、交通配套、社區設施不受影響,又指若要重建工廠大廈,便須安置商戶,此方面出現困難。他重申房委會及房屋署一直盡最大努力提供公營房屋,而覓地發展社會房屋的工作也無停止,當局正尋找閒置土地,稍後會加強該方面的工作。
至於調低綠置居售價,陳帆回應說,資助出售房屋價格是參考申請人入息和負擔能力而釐訂。
房屋署署長應耀康亦指,房委會工廠大廈平均使用率其實甚高,而且商戶亦是房委會服務對象,但承諾若有發展潛力,房署會研究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