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PPVI微創免開刀 植入支架減心臟手術風險

201903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瑪麗醫院一七年引入PPVI治療,至今已有八名患者接受手術,術後康復理想。(左至右)翁德璋、周啟東、陳羲舜。(戴碧怡攝)
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出生不久便要接受手術換肺動脈瓣,惟動脈瓣壽命有限,之後每隔十至十五年又要換一次,由於涉及開胸,風險自然遞增,病人也受苦難煎熬。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前年引入心導管肺動脈瓣置入術(PPVI),藉微創植入支架於右心室令血流暢通,至今已有八名先天性心臟病病人接受手術。有年輕患者術後恢復運動能力,更可初嘗打籃球。
每千名新生嬰兒,約有八人有先天性心臟病問題,大多原因不明。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顧問醫生周啟東表示,有先天性心臟病需接受右心室流出道介入治療,例如肺動脈心室缺損、嚴重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及一種名為「法洛氏四聯症」的心臟病,它足以令右心室通往肺動脈血流受阻,患者會有突發性嚴重缺氧,嚴重更會昏迷或死亡。
從前,患者或須開胸手術植入和更換肺動脈瓣,並更換右心室至肺動脈管道,令血流暢通。不過,瑪麗醫院兒童心臟科部門主管翁德璋指,動脈瓣一般每十至十五年要更換,病人「捱完一刀又一刀」,且每次手術風險都遞增。PPVI則以微創方式減低風險,由經訓練的兒童心臟科醫生聯同心胸外科及麻醉科團隊,以心導管將肺動脈瓣經大腿靜脈或右頸靜脈,送到病人右心室撐開血管,解決阻塞及血倒流。
一七年至今,該院已為八名患者進行PPVI植入手術,年紀最小的只有九歲。瑪麗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陳羲舜指,全部人術後良好,運動能力明顯改善。其中一名患法洛氏四聯症的十二歲男生,由嬰兒期起已做過三次肺動脈手術,經評估後接受PPVI的他,術後一周可重返校園之餘,其後更初試打籃球;亦有三十多歲法洛氏四聯症女病人,自小做過三次手術改善肺動脈問題,到產子後接受PPVI治療,自言之後照顧BB都更有氣有力。
現時估計一成半至兩成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或適合接受PPVI治療。由於手術有百分之一點五至二機會出現動脈撕裂、支架移位等風險,屬複雜手術,患者仍需由專科醫生進行各種體格評估,確定是否適合做治療。
過往病人須自費二十萬至三十萬港元在公院接受該手術,亦有四名患者受兒童心臟基金會先導計劃資助接受PPVI。如今,該手術已納入撒瑪利亞基金資助,更多基層患者可受惠,兒童心臟基金會呼籲,患者如欲申請資助,可致電: 2553 0331 查詢。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 Dr.東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