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學者促公廁自動化 減感染風險

201903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學者建議公廁設備應全面自動化,以防惡菌散播。
公廁衞生問題存在經年,政府去年《施政綱領》指斥資近4000萬元改善多個目標公廁,包括被揭含菌量爆錶的灣仔博覽道東公廁,惟東網記者巡查時發現衞生依舊惡劣。有業界人士指,問題源於港府部門管理公廁各有各做、外判合約採價低者得,清潔不足下自然令公廁經常「糞漬斑斑」。有臨床醫生直指,現時傳統設備經常用雙手接觸,容易感染細菌,建議以自動化設備或有助改善情況。
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臨床副教授葉啟明表示,在公廁時會發現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並依附在沖廁手柄、水龍頭、乾手機等市民經常接觸的地方,加上廁所較潮濕,容易成為細菌溫床,尤其現時有公廁水龍頭仍使用手柄開關設計,市民在洗手後,因要關閉水掣而再次接觸手柄,反令細菌沾回手上。
葉認為公廁應該全面自動化,減低接觸細菌機會,如增設自動沖廁系統、自動水龍頭及自動梘液機等,都能有效減低感染風險,惟若廁所內未設有自動化設施,市民可用紙巾作阻隔,避免再接觸有菌設施。他又提到市民要注意個人衞生,如廁後要把廁所蓋板放下再沖廁,並應培養正確洗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