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共居逾200人受惠 青年住戶感受鄰里關懷

201903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阿元現時與兩個家庭同住一單位,感受到鄰居的關懷。(袁志豪攝)
過渡性房屋供不應求,救世軍去年11月在土瓜灣下鄉道53個單位內加入「共居」元素,出租予基層家庭及低收入年輕人,至今有200多人受惠。救世軍與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今日(16日)舉行「住+」土瓜灣下鄉道社會房屋計劃起動禮,有青年住戶介紹該計劃「打工換宿」概念,年輕人每周用2至3小時進行社區工作,包括舉辦糖水會,形容鄰居「似親人關心我」。
「住+」今年2月份入住率為80%,約有60戶,單位面積由36.5至121.1平方米不等。22歲的阿元去年11月入住,他中學時期因家庭問題而要入住青年宿舍,21歲時因年齡達上限而搬出,但70平方呎劏房的租金就要每月6000港元,身為學生的他難以負擔。
他成功申請「住+」計劃,現時與兩個家庭同住一單位,其房間有100平方呎,指以往與青年同住時多傾打機、踢波,現時鄰居會關心其學業及兼職。他與另外5至6名住客組成青年管理團隊,不時舉辦糖水會等活動,未來將會為小朋友舉辦活動,包括課後託管。
另一名青年住戶阿心月入約1萬多港元,曾走訪各板間房及「太空艙」,坦言「愈搵愈頹」,曾有新界區女生宿舍叫價2000多港元一個床位,她到場後發現每間「房」只由一塊木板相隔,出入位僅闊一格階磚。她現時入住的「住+」房間約100平方呎,隔壁住了一位中年女士,她指二人相處融洽,鄰居甚至會為她準備午餐飯盒。由於計劃為期2年,她表示正積極儲蓄為未來作準備,亦有輪候公屋。
運房局副局長蘇偉文今午探訪其中一個單位,對於財政預算案提出20億港元過渡性房屋基金,他指局方正草擬基金的使用計劃,會與持份者保持溝通,會通過志願機構或非政府組織營運不同社會房屋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再有2個社會房屋項目推出。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指,「住+」對象80%為輪候公屋3年以上人士,20%為其他緊急狀況人士,又稱正籌辦專為少數族裔而設的社會房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