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居80呎劏房屈身生活 單親母痛哭盼住大啲

201903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阿芬想到小朋友屈住蝸居,忍不住痛哭,冀有生之年可「住大啲」。(何量鈞攝)
公屋申請數字近27萬,平均輪候時間5.5年,至少有21萬人居於劏房。為增加政府及公眾對「適足住屋權」的認識,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今日(23日)起一連8天,在觀塘海濱花園發現號藝廊舉辦《屈室求存》住屋多感官展覽,以多感官手法呈現最真實的7個基層住屋故事,呈現7大住屋標準的重要性。
育有12歲女兒及20月大兒子的單親母阿芬因家暴離婚,現與子女以4000港元租金居於荃灣一個80呎單位。她指,今次作品確切反映真實狀況,看見其中一個雕塑展品忍不住痛哭,指每天看見小朋友住在狹小環境,走動時要屈曲身體,十分辛酸,只望有生之年可「住大啲」。
今次展覽故事主角之一的57歲成哥曾在油麻地露宿,十多年前領綜援後遷入天台屋,食水黃濁有銹漬,不能飲用,惟有使用從前學烘焙咖啡剩下的咖啡濾紙過濾自來水;居所鄰近食店多老鼠出沒,遂串起鋁罐,藉反光及打撞聲嚇走牠們。他稱床有木蝨、超強颱風「山竹」過後房屋損毀滲水,生活苦不堪言,形容「唔適合人住」,他認為明日大嶼計劃會令基層愈住愈遠,難以出市區工作。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形容房屋政策是「黑歷史」,住屋權益倒退,早前政府終承認香港住屋標準的樓面面積有進步空間,惟無時間表、無實行方案,促政府將迪士尼樂園第二期用地改為過渡性房屋,不要再將用地丟空「曬太陽」。議員田北辰認為,劏房在香港必然存在,促請政府設立租金管制,增設二手樓空置稅,並在工廈設立過渡性房屋,由關愛基金補貼業主裝修,並以市值一半租金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