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網透視:廢竹重生護花 建造業與環保互惠互利

201903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鳳溪第一中學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使用竹碎作護根覆蓋物。(吳艶玲攝)
一支支用作搭建臨時攤檔的竹枝,在年宵市場後變成廢物,為了改寫廢竹直送堆填區的命運,有團體將25噸竹枝打成碎片,化成可防止水土流失及保護養分的植物覆蓋物。竹碎完成保護植物的任務後,最終會在泥土中自然分解,回歸大自然。團體現推行「竹覆大地」及「竹覆校園」行動,期望將來可以此方式消耗建造業丟棄的大量廢竹。
環境保護署自去年起推行「舊竹再造」計劃,將從15個年宵市場收集回來的80噸竹枝交給環保團體處理。可持續發展組織思網絡今年接收了25噸舊竹,總監鄭敏華表示,過往不少人會用廢竹做竹藝裝飾,惟用量有限,要消耗如此大量的竹要另覓他法。她由園藝業朋友處得知,種植物需要用到有機覆蓋物遮蓋根部,以防野草叢生搶養分,業界一般會購買木碎作覆蓋物,現在竹碎都可做到,並可在大半年後於泥土中自然分解。
因此,她發起「竹覆大地」及「竹覆校園」行動,先將舊竹分類,再用園藝公司的機器將竹枝打碎,然後在網上開放讓有需要的機構或學校免費申請領用,申請者只需繳付運送費用,整個製作及分發過程歷時約1個半月。
上水鳳溪第一中學是首批獲「竹覆」的學校之一,該校校園面積約10萬平方米,有約600棵樹和大大小小的花圃及菜圃,向思網絡領取了約600公斤竹碎。負責園藝事務的老師林楚強指,由於學校有大量植物,若要清除雜草要花大量時間和人力,過往亦會向相熟的團體領取護根覆蓋物。他認為將棄竹「由垃圾變成有用」的理念值得向學生推廣,故安排學生幫忙將竹碎舖在樹根及花圃中,讓同學親身體驗環保意義。
年宵製造廢竹只是1年1次,但建造業每日都在丟棄無數竹枝。鄭敏華指,建造1棟40層高的大廈會用到3萬支6米長的竹,完成搭建後,廢竹供應無限,需要有持續的需求配合。她希望透過今次計劃,連結起竹棚公司及園藝業界建立一套消耗機制,由於現時業界丟棄廢竹要繳付建築廢料處置費,若將成本控制低於處置費,相信能提供誘因吸引業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