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魚生含甲基汞影響胎兒中樞神經 擬懷孕婦女勿進食

201904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甲基汞會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系統,準備懷孕女士應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刺身。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50款三文魚和吞拿魚刺身,發現49款樣本驗出重金屬甲基汞,其中10款吞拿魚刺身樣本的重金屬甲基汞含量超出法例標準。消委會指甲基汞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對胎兒影響尤大,建議準備懷孕的女士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刺身。
根據糧農組織/世界衞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於2003年所定,甲基汞的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1.6微克。消委會指,假設一個育齡婦女體重60公斤,其每周攝入限量為96微克,若一片吞拿魚刺身重量12克,便含約17.8微克甲基汞,換言之,一個育齡婦女每周進食6片該吞拿魚樣本便會超過限量。
消委會指,JECFA為甲基汞設定的攝入量,主要考慮點是該物質對胚胎和胎兒的發育神經毒性影響尤其大。JECFA認為,成人的攝入量,即使比每公斤體重1.6微克高約2倍亦不會構成神經毒性風險,但對準備生育的婦女,攝入量就不應超過標準,以保護胚胎和胎兒。
香港婦產科專科學院代表譚永雄指,常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甲基汞會慢慢積聚體內,身體自行排出過程非常慢,恐怕需逾一年體內甲基汞含量才會大幅下降,如婦女計劃懷孕,應最少在懷孕前一年,避免進食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
是次測試的吞拿魚樣本發現的最高甲基汞含量為1.48ppm,香港兒科醫學院名譽司庫林鴻生指,世衞建議人類進食魚類的汞含量不應超過0.5ppm,但如孕婦或幼兒長時間進食大量魚類,即使含量低於0.5ppm,胎兒和幼兒慢性中汞毒的風險仍會提升,而一般較大的獵食性海水魚類含汞量較高,孕婦應避免進食體積較大的深海魚類。
針對魚生有寄生蟲問題,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呼籲消費者,即使喜愛刺身亦要適可而止,「唔好鍾意就狂食!」她又建議市民購買刺身後要立即進食,因家用雪櫃溫度不足以殺菌,故食不完亦切勿留待下餐再吃,於室溫放置4小時就須棄置。她又提醒,進食刺身時即使加入芥辣或酒醋等亦不能殺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