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自訂寬鬆空氣質素指標 環團轟不顧港人健康

2019050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空氣質素標準對市民健康有重大影響。
政府改善空氣質素被指「歎慢板」,正檢討的空氣質素指標擬收緊二氧化硫及微細懸浮粒子(PM2.5)的標準,惟PM2.5(二十四小時平均值)每年容許超標次數,由現時的九次增至三十五次,臭氧及可吸懸浮粒子更原封不動。有環團批評,新指標是政府「為自己度身訂造」,寬鬆的標準將會令香港市民面臨健康危機,與世界衞生組織最嚴謹指引相比,每年將會有額外二千人死亡,醫療開支則多八千萬港元。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指,政府曾估算二○二五年的空氣質素,預計PM2.5年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廿四微克,惟估算未有考慮岸電、電子道路收費等可行的減排措施,因此建議的新指標亦相當保守,只將年平均濃度由每立方米卅五微克收緊至廿五微克,每廿四小時平均濃度則由七十五微克收緊至五十微克,即只達到世衞指引的第二階段。
楊認為空氣質素指標代表政府決心,「定得鬆啲,其他政策自然唔需要咁着緊去配合」,她形容今次修訂只是小修小補,無法顯示政府改善空氣質素的決心。至於PM2.5會增加心肺疾病的死亡率,二氧化氮亦會增加患上呼吸系統疾病風險,空氣質素標準會直接影響市民健康。楊指,世衞最嚴謹指引建議PM2.5的年平均濃度限值為每立方米十微克,每廿四小時為廿五微克,若以香港於一五年的情況作基準,該指標可避免二千八百多人死亡,並減少逾一億港元醫療開支;政府現建議的指標只可避免七百人死亡、減少二千六百萬港元醫療開支。
楊認為政府應調高標準以帶動政策,而非以標準遷就自己,斥政府一直只聲稱「循序漸進」,但從未制訂明確時間表,包括何時會達到最嚴謹標準。她指當局將於第三或第四季諮詢公眾,促請政府全面接納世衞指引,並制訂有力政策改善空氣質素,包括加強與廣東省合作改善區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