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故:型男靠特技化妝衝出國際 「我生係香港人」

201906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身為香港人,Gary表示很想做好香港電影。(梁鎮濠攝)
「同熱愛這片土地,大家刻骨銘記,愁或喜,生與死,也是香港地。」這幾句歌詞,很能表達今集《港。故》主角的特質——一個非常熱愛香港、以香港為根的新一代特技化妝師。
入行五年 曾替多位巨星化妝
他就是陳嘉偉(Gary),屬於90後的他,雖然入行僅五年已曾替多位巨星化妝,包括甄子丹、張家輝、劉青雲、姜皓文等:「甄子丹先生好睇我,佢係我其中一位貴人。」的確,電影《大師兄》內甄子丹身上的傷痕,以及《肥龍過江》裏甄子丹的肥佬造型,還有金像獎電影《踏血尋梅》裏,女主角春夏被撕掉的那塊面皮,都是出自Gary和他的團隊之手。
跳出香港 闖入荷里活
不單在香港闖出名堂,Gary亦已打入荷里活。兩年前上映的美國科幻動作犯罪片《攻殼機動隊》,Gary在化妝師朋友Ryan Li的邀請下,夥拍外國的隊伍,參與了這電影的特技化妝部分,雖然不是替主要演員化妝,但亦成功令Gary踏上國際舞台。
勤力加服務 工作室愈做愈大
憑着不斷的努力,加上人脈及運氣,Gary在五年內由一個初哥,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擁有4000多呎工作室的老闆。作為新一代特技化裝師代表人物的他,認為做好服務,是令公司得以壯大的重要原因:「例如導演今日同你講,佢後日需要一個妝,其他特技化妝師可能會話『有無搞錯,咁遲先通知,點做啊?』但我只會講『有無搞錯,咁遲。』就一句,然後即刻講『好,我即刻幫你做。』呢樣係一個服務,呢個服務能賣到錢,會令對方下一次再搵你。」
Gary着重服務,因為他明白特技化妝是一個「好天斬埋落雨柴」的冷門行業:「我要賺到錢先可以繼續維持呢個平台,希望呢個平台可以愈嚟愈大,有更多鍾意特技化妝嘅人,可以將興趣變成工作,令佢哋唔需要擔心太多生活上嘅事,呢個係我嘅目標。」
投資其他業務 維持工作室營運
為了令化妝工作室可以持久地營運,商科畢業的Gary亦嘗試投資其他業務,即使工作室蝕錢,他亦可以用其他生意賺的錢來維持工作室運作。這些生意包括和朋友合資,在香港及台灣開設餐廳:「我希望能做到兩地之間嘅橋樑,香港能感受到台北嘅飲食文化,而台北都能感受到港式文化,作一個文化交流,同時亦能將一啲好質素嘅食物,盡量能以一個平民價錢出售。」賺錢亦不忘推廣文化,這就是他骨子裏的藝術家脾性。
陳文輝後人 至親離逝反思人生
Gary有着藝術家的性格,是因為他就是流着藝術家的血。Gary出生於一個化妝世家,爸爸陳志達是彩妝師,爺爺陳文輝亦為前無綫首席化妝師,曾替荷里活動作巨星史泰龍化妝,但二人都分別於一年內因病去世,令自稱工作狂Gary有所反思:「其實真係好老套,總要喺失去後先知道要珍惜,佢哋離開令我開始思考,要珍惜眼前人,人係需要生活嘅。我以前經常至少做12個鐘先返屋企,依家我覺得真係唔得,我希望喺前期嘅工作,10點開工就10點,7點收工就7點,盡可能維持呢種良好健康嘅習慣,大家收工後能有時間吃喝玩樂,可以放低工作陪屋企人、朋友。」
熱愛香港 不想離開
愛家人、關心同事、朋友,Gary更加熱愛香港。當大家都以為他有充分條件跳出香港到其他地方發展時,他卻選擇留在他的家——香港:「我生係香港人,死都係香港人,呢個係唔能夠改變嘅。我作為一個香港人,我係想做好香港嘅電影,盡我最大努力去做,我真係太鍾意香港,我唔想離開。每個地方都會有人訴苦,點解我哋唔留喺香港,諗吓點樣可以做得更好,或者係團結起嚟做更多嘅事?」
Gary「愛香港」並不只是口頭上,他亦作出實際的行動。例如兩、三年前,他自資30萬元籌辦一個叫「Hohkeyal」的比賽,是一個將化妝與繪畫合併在一起的藝術比賽,他希望向外界宣揚,香港不是一個文化沙漠,不是一個沒有藝術的地方,其實有很多很厲害的藝術家,他們只是需要多些機會去表達,同時他亦想更多市民,可以去接觸本地的藝術。
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帶大家認識一個熱血的型男特技化妝師,從愛上特技化妝,到用一己之力,為香港特技化妝界作出貢獻。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