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過度摸蜆損生態 保育「蜆」關懷

201906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環保基金‧發掘水口」計劃邀請公眾參與基線調查活動。
位於南大嶼山的水口灣,擁有港版「天空之鏡」的美譽,近年更漸漸成為市民和遊客的掘蜆熱點,每逢假日,整片淺灘隨處可見用水桶和泥耙摸蜆的人。休閒活動背後,帶來的是對生態的破壞,有環保團體展開為期1年的公民科學家生態調查,以統計掘蜆活動對蜆隻數目和種類的影響,又與當地士多合作推出掘蜆守則和量度蜆隻的保育尺,冀市民珍惜海岸資源。
就讀大學1年級的Kaison和Sandy日前跟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的其他海岸科學家來到水口灣,義務參與針對掘蜆活動對當地生態造成影響的基線調查活動。眾人首先分成小組,從接近海邊的位置往陸地方向拉一條50米長的研究線,劃出12個面積相同的樣方,再從樣方中統計蜆隻的數量和大小。
「睇到呢度環境好靚,但係見到有塑膠垃圾覺得好可惜。」Kaison表示第一次嘗試摸蜆覺得很新奇,同時亦見到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Sandy認同稱,水口有十分特別的生態環境,市民親親大自然之餘其實未必需要帶走太多蜆隻,適當放回及摸蜆後「填氹」,有助恢復泥灘原貌。
該會「環保基金‧發掘水口」計劃項目經理彭莉恩亦指,水口灣蜆類品種豐富,蜆類對保持水質清澈有很大貢獻,其中沙白會過濾並進食水中的懸浮植物,而蜆亦是不少生物主要的食物來源。惟掘蜆活動興起後,有資料已顯示水口灣由80年代以沙白為主,變成如今三角蜆數目遠多於「沙白」,物種結構已出現變化。
由於大部分掘蜆人士都會到附近士多租借三寶,即櫈子、水桶及泥耙,WWF自去年起與當地士多合作,印製200份掘蜆守則和蜆類保育尺供他們在借出掘蜆工具時附上,保育尺提供5種該處主要蜆類的成熟度參尺寸,例如可量度掘到沙白直徑是否大於4厘米,若大於4厘米才是建議成熟可取走的尺寸。人稱三家姐的士多老闆歡迎該計劃,她嘆道:「呢兩年沙白真係難搵咗好多,以前個灘好企理,依家畀啲人搞到亂晒。」
彭解釋,尺寸準則是參考外國例子和文獻研究,讓尚未成熟的蜆隻有機會繁殖下一代。同時呼籲遊客只取走適當數量的蜆及摸蜆後要把凹陷處填平。由於現時水口灣不是海岸公園,掘蜆亦非商業行為,沒有相關法例可約束人們過度掘蜆,她希望市民可自律,一同保護水口灣。
水口灣有完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當中包括俗稱「馬蹄蟹」的鱟,計劃同時統計馬蹄蟹數目,了解牠們的受影響狀況。彭莉恩指,由於上址經常受休閒活動干擾,而遊人掘蜆時或會誤踩幼年馬蹄蟹,甚或牠們的卵,希望透過計劃能提升大眾的海岸保育意識,以保護牠們的棲息地。
-----------------------
《骰寶坊》誠邀各地【賭王】【賭后】挑戰神人境界,每日更有百萬籌碼等你領取!
立即免費下載,體驗《骰寶坊》最真實、刺激的多人在線骰寶遊戲!
遊戲下載:https://goo.gl/i2t1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