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紓民怨貪就手 政府過期藥亂投
2019073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無能政府管治失效,亂象叢生,樓價高企,民怨爆煲。消息指,政府急「出招」以求平息民憤,經評估後當局認為房屋問題嚴峻,研究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短期內助更多市民「上車」,同步積極研究租金管制等其他房屋政策。有房委會委員狠批原有的租置計劃是有害身體的「過期藥」,倘重推計劃只是「落錯藥」,注定勢必失敗。有學者則指是政府懶理民怨自食其果,此刻藥石亂投,擔心再度激起更多矛盾。
根據房委會資料,截至今年三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維持在五年半,申請宗數累積有逾廿五萬宗,距離政府「三年上樓」的目標愈來愈遠。而低收入家庭難以負擔私人市場單位,大部分只能蝸居劏房,惟劏房租金亦年年上升,令社會對未來發展日趨悲觀,更期待政府如何出手解決房屋問題。
綜合多方消息指,社會陷入完全撕裂狀態,深層次矛盾白熱化,政府急於將社會聚焦於民生議題,故諮詢各界後,擬率先於房屋政策「下藥」,故在過去一個月內有多項與房屋相關的措施出台,包括再增加過渡性房屋等,而同時當局正謀劃重推租置計劃,並積極研究租金管制,試圖為民怨降溫。
然而政府早在二十年前首次推出租置計劃時,正是為配合政府當年提出全港七成人自置居所的目標,讓公屋租戶僅用市值的三至四成價錢購買原居住單位,其後金融風暴令樓價下跌,租置計劃於二○○五至○六年度推出第六期後就正式壽終正寢。當時計劃涉及近四十個出售屋邨,約有四萬六千個單位至今仍是公屋租戶,屋邨業權散落,業主與租戶在承擔維修費用時出現分歧,埋下管理維修炸彈,至今仍未解決。
據了解,重推計劃細節未完全落實,當局擬推措施加大誘因,鼓勵現有租置屋邨住戶購入單位,同時選定部分新落成屋邨加入租置計劃,以讓更多租戶成功置業。至於計劃衍生的問題,包括維修及影響公屋輪候時間,有建議當局倣效新加坡組屋做法,一概由政府負責維修,同時透過公私合營等方法,覓地增建公營房屋,確保公屋輪候時間不會受影響。
立法會議員兼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尹兆堅形容,廿年前推出的租置計劃是有害身體的「過期藥」,是把公屋資源私有化,導致近年不斷出現天價公屋,而政府長久以來均反對分隔資助房屋及私人市場,在自由市場下天價問題定必會持續出現,為市民所詬病,故重推原計劃注定勢必失敗,並進一步加劇民憤。他強調,社會上有部分普通市民,既不合乎資格租公屋亦難「上車」,政府應盡早考慮推出限售樓,杜絕外來資金炒賣,才能令樓市稍降溫。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表示,租置計劃衍生多種問題,其中如何定價亦有技巧,太貼近市價租戶未能負擔,太廉價則引起納稅人不滿,激起群眾間更多矛盾,而且租置本身已與富戶政策相違背,會持續減低流轉性,因此屬不可行政策。他批評,特首林鄭月娥上任時未有想方設法壓抑樓價,令問題愈來愈大,現在民怨爆煲可謂是她自食其果,可惜她對困局亦束手無策,只能藥石亂投,「好似一盤散沙,攞到乜就做住先」,未考慮或引起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