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匈牙利生物奧林匹克賽 港隊一舉奪4獎 

201908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黃摯毅(左起)、李鎔智、銅獎得主覃業晉和另一參賽生周景毅上月首次代表香港出戰國際生物奧林匹克比賽。
教育界近年推行多元教育,參加國際賽事既能豐富學生視野,亦令他們在參賽過程中訓練邏輯思考、了解自己的不足,4名來自不同中學的高中生上月赴匈牙利參加當地舉行的國際生物奧林匹克比賽,獲得一金二銀一銅佳績。有參賽同學指,從小學習已有「死背書」習慣,比賽培訓時卻學懂背書不一定正確、活學活用更重要的道理,推動生物科教育的學者則希望本港中學更靈活教授生物科,啟發學生多元發展。
參賽同學部份早在去年11月已於本港舉行的國際生物奧林匹克比賽的區賽試劍,當時600名參賽者在2小時內完成200多項選擇題,隨後選出80名學生,並進入訓練階段。訓練階段分為三個,分別提供課堂、實驗及研究,每階段再篩選學生,最後選出四人到匈牙利參與國際賽,最終凱旋而歸。
國際賽的銀獎得主之一是即將升中6的聖保羅男女中學學生黃摯毅,談到比賽心得,黃透露接受比賽培訓期間,得悉有導師實驗推翻了一本細胞學教科書的內容,驚覺過去「死背書」的學習盲點,明白活用「軟知識」比死背書更重要。黃及金獎得主李鎔智等都打算將來升大學繼續修讀生物科。
國際生物奧林匹克-香港區比賽督導委員會主席周敬流,本身亦是香港科技大學資優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周表示,香港有一奇怪現象,通常整體成績出眾、特別是生物科有較佳表現的高中生,畢業後都會選讀醫科,他以2017年取得7科5**的6名文憑試狀元為例,他們全數讀醫,周認為學生的興趣不應是如此單一,教學機構亦應在中學階段學學生提供主流課程外的生物科學訓練。
比賽的指導老師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學系生物教育專業顧問劉國智發現,不少本港學生很會「思考」,但比賽考試卻有一定答題要求,這會限制學生發揮及學習,他期望改變課堂教學,讓學生更靈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