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團隊獲教資會傑出教學獎 港大中大浸大各領風騷

201910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由香港大學核心課程教授林格睿領導的核心課程「跨學科行動」團隊獲得隊伍組別獎項。(黃偉邦攝)
大學是本港學術、科研發展及人才培訓的搖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每年會頒發傑出教學獎項鼓勵業者提升水平,今年有3組隊伍獲獎,當中有在港教授德文的印度學者,亦有教授「機械人入門」課程的年輕學者。每組得獎者或團隊可獲得50萬元獎金,當中45萬元供得獎者提升教與學質素的計劃或活動,另外5萬元鼓勵其傑出教學表現及成就。
頒獎禮於今晚(10日)舉行,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3年、於新進教學人員組別獲獎的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劉達銘,任教「機械人入門」課程時採用STEP模式,即學生(Student)、教師(Teacher)、經驗(Experience)及同儕(Peers),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數學時,可即時應用指令於機械臂上,令學生明白數學並非抽象概念,而是可實質應用。
香港大學核心課程教授林格睿領導的核心課程「跨學科行動」團隊獲得隊伍組別獎項。他們利用翻轉教室及MOOC線上課堂等科技,讓學生聚焦全球議題,包括健康與福祉、性別平等及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等。如今港大按上述理念提供超過170個課程供同學就讀,300多名來自10個學院的教研人員參與教授。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系主任Tushar Chaudhuri獲得2019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傑出教學獎,他在校任教德文,並推動名為 ILLSA的計劃,讓本港及歐洲多個國家,正學習不同歐洲語言的學生聯繫起來,實踐所學語言,更可討論全球議題。
來自印度的Tushar,在大學期間已修讀德國研究。前年起,Tushar連續3年獲得教資會資助,讓他推動ILLSA計劃,讓學習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的學生透過網上渠道,運用所學語言溝通及討論社會議題,提升公民意識。Tushar舉例,德國正面對能源及氣候問題,香港亦有污染問題,兩地學生可利用正學習的語言討論。現時該計劃已與本港及歐洲16所大學及25所中學有聯繫,參與的學生超過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