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項目申撥款 議員憂受影響居民安置問題

201912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將定位為新界西北區域樞紐。
繼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後,洪水橋/廈村成為下一個大型新發展區項目。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16日)就發展局欲申請22.42億港元撥款一事召開會議,計劃興建安置屋邨提供2100個單位。多名議員關注當區的工程進度及居民的搬遷安置問題,亦有議員擔心,區內不少棕地有實際經濟貢獻,未必可搬遷到其他地方,撥款申請最終獲得通過,將提交工務小組委員會繼續討論。
發展局副秘書長(規劃及地政)何珮玲指,撥款涉及首期的土地平整工程及第二期工程研究,分別16億港元及6億港元,另有240萬港元的特別津貼。第一期工程將會平整17公頃土地,用作興建提供2100個單位的專用安置屋邨、特別建造的3層高樓宇及露天用地、鄉村遷置區及電力支站,另包括鋪設排水管及污水渠等,預計2023年完成,並指洪水橋整項工程發展將涉及440公頃土地,預計提供6.1萬個房屋單位,可容納17.6萬新增人口,創造15萬個就業職位。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規劃及地政)甯漢豪指,首期及第二期工程將影響逾千戶居民,項目會在2024年完成興建約1300伙安置屋邨單位,相信屆時足以應付,工程時間已相當壓縮。她又澄清,本月不是居民遷走的死線,「只係私人土地回歸政府」,搬遷時間至2021年不等,又指已有幾百戶居民陸續上樓,部分正等待審批。至於安置屋邨租金方面,甯表示正與房協商討可否收取貼近房委會的租金,獲正面回應,並指未來會再檢視項目的公私營房屋發展比例可否由原定的5比5改為7比3,惟政府不是鐵板一塊,不會要求當區必須發展7比3,因需審視該區的基建承托力及社區平衡。
議員陸頌雄質疑,當局能否加快完成首期以發展其他工程;議員鄭松泰則指當局在發展新界東北時,原有居民搬遷及賠償土地時有失誤,有居民未能及時搬遷到安置屋邨,需要先搬到其他屋邨,再搬遷到安置屋邨,質疑當局興建安置屋邨時太樂觀,發展洪水橋項目時有否應變方案。
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則指,洪水橋發展區內有多幅棕地,具不同經濟貢獻,部分涉及港口後勤等工作,未必適合搬遷到當區興建的多層工廈,促請當局不要為了「跑數起公屋」而忽略棕地經濟發展。甯漢豪指現行制度會對受影響的棕地作業者予以補償,政府亦有不同措施協助他們,稍後會尋找市場顧問,就有關多層式工廈的租金等問題做調查,結果會在明年中公布,又指預計明年獲立法會撥款。
會上最終通過表決,支持發展局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部分工程及研究的撥款申請,稍後會提交工務小組委員會討論。另通過議員朱凱廸提出的議案,要求當局展開洪水橋發展時,確保合法的棕地作業者可獲安置於多層大廈和區內外的合法用地,防止棕地作業者被迫遷至農業用途土地違法經營,令發展與保育不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