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深圳海關試用5G智能眼鏡 監控滴水不漏

201912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內地海關近日在深圳灣口岸率先試行,以5G智能眼鏡協助偵查旅客走私活動。
智能眼鏡一秒透視走私客!通訊網絡進入5G(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年代,深圳海關率先試用連接5G的智能眼鏡,憑藉人臉辨識功能及連接大數據等技術,令佩戴智能眼鏡的當值關員極速鎖定攜帶違禁品過關的旅客,試行半個月已偵破多宗走私案件,監控更趨滴水不漏。本港專家認為,智能眼鏡配合5G發展是大趨勢,內地設置大型數據庫需要高網速配合,對加強監控起重要作用。
深圳灣口岸旅檢大樓人潮絡繹不絕,內地海關關員戴上沒有鏡片的黑色粗框眼鏡,仔細觀察來往旅客,手上的手機屏幕閃爍不停,手機與眼鏡由電線相連。自11月起,深圳灣口岸海關試用「5G智能眼鏡」,眼鏡有人臉辨識功能,1秒就能認出高風險的旅客,投入使用不足半個月,已協助偵破多宗違規攜帶高價電子產品的案件。
不少來往人士雖未有留意海關應用新科技,惟智能眼鏡對於走水貨或者走私的人有警惕作用。深圳口岸每日過關人次超過60萬,走私風險高,緝查難度大。隨內地多間大型電訊商相繼推出5G上網,傳輸速度比4G快10倍以上,深圳海關近日亦以新科技協助執法。
該眼鏡只重45克,鏡架轉角處設有攝影鏡頭及對講裝置,右眼上方設有小型虛擬屏幕。當值關員戴上智能眼鏡後,通過鏡頭捕捉旅客動態,資料傳送到海關後台出入境旅客通關的大數據庫,經比對後迅速鎖定「重點」旅客,發出聲音提示關員;同時,眼鏡屏幕上重點旅客影像出現紅框,關員手持的平板或手機同步收到旅客的詳細個人資料,包括相片、姓名、證件號碼、通關訊息以及查驗紀錄等,協助關員及時攔截可疑旅客。
整個人臉識別過程僅約1秒。有關員表示,智能眼鏡具有「高網速、低延遲」的優勢,雖然口岸內已裝有固定的智能鏡頭,智能眼鏡可作有效的補充,令海關的防線更加機動,並覆蓋監控區域的盲點位置,待逐步完善5G智能鏡頭的相關功能後,將在各個口岸應用。
除了深圳灣口岸外,今年9月啟用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登機閘口的地勤人員也佩戴了類似的AR智能眼鏡。該款眼鏡可與手機連接5G通訊和運算,具有人臉識別功能,乘客毋須出示登機證及身份證,地勤人員亦可識別其身份及航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龐大的數據資料庫需要高速網絡配合運作,連接5G網絡的智能眼鏡能夠快速地與數據庫溝通及實時傳送資料,正正達到低延遲的效果,估計內地把特定人士列入黑名單,如曾涉及走水貨或走私電子產品等人,再將資料伺服器設於深圳或附近地區,一旦系統偵察到可疑人士時,數據庫可即時作出對比,及指示前線人員作相應行動,而5G能夠短時間內處理大量數據,比起4G年代效率大大提升。
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就指,近年智能眼鏡發展一日千里,價錢由數千至數萬港元不等,內地海關使用的版本需要接駁手機作為屏幕,目前已有智能眼鏡集鏡頭、屏幕及處理器於一身,技術亦由VR(虛擬實境)發展至AR(擴增實境),除可應用在協助執法外,亦可協助醫生做手術甚至用作培訓醫科生,相信將來價錢將更便宜及日常化;惟他提醒,在應用高科技時,要與個人私隱之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