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4%幼小學童有分離焦慮症 親子互信可減黐身

2020011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小童就讀幼稚園後,分離焦慮感會慢慢減緩,若仍然黐身,就應留意。
幼兒依賴雙親是天性,不少人看見父母離開便哭喊不安,但這種「黐身」現象若延至4歲以後,便有可能是分離焦慮症的徵狀。精神科專科醫生李明沖表示,照顧者若離開幼童一段時間,小童即感驚恐及焦慮,甚至出現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坐立不安等徵狀,亦無法專注做自己想做的事,家長便應留意。他建議父母與子女透過溝通建立互信,並讓子女相信「爸爸媽媽會喺度」,從而逐漸紓緩兒童對父母不在身邊的焦慮情況。
與照顧者分開後感到害怕及發出警號,這是動物的自然天性,因此,不少幼童在雙親出門或短暫離開時,會哭喊不滿,及到處尋找雙親。然而,正常小朋友在上幼稚園後,分離焦慮感便會慢慢減緩甚至消失。如上小學後仍不習慣與父母分開,繼續「黐身」,便要小心。
李明沖指,有4%幼稚園至小學的學童患有分離焦慮症,一旦父母離開自己,他們便會感驚恐及擔心,如憂慮父母不返回、自己被拐帶等,擔心以後再見不到父母,然後出現呼吸加速、心跳加快、坐立不安等徵狀,甚至會連續向父母撥打數十通「追魂Call」,小童更無法專注做自己想做的事。
兒童患上分離焦慮症,有時問題出在雙親身上。李明沖表示,曾有病人在小4時目睹有精神病的母親自殘,該名少年致電999熱線召救護車,挽回了母親一命,但他自此與離開母親後便感憂慮,擔心沒看好母親致慘劇重演。由於母親服用藥物後精神會變差,甚至昏昏欲睡,該名少年每日均提高警覺致晚上失眠,之後更因睡眠不足及擔憂母親安危而不願上學,反引致母親不滿他拒絕上學而大發雷霆。
李明沖又指,有些家長因感子女「黐身」,離家時會悄悄出門,不告知子女他們何時回家。亦有家長怕子女亂跑,會說:「拖實呀,唔係就會有壞人捉走你」之類的話,上述做法往往弄巧反拙,孩子因不知父母的去向,或被父母的言論嚇倒,更加缺乏安全感。他建議父母應與子女加強溝通、建立互信,並嘗試陪同孩子到公園玩,過程中,家長應讓子女隨時看得見,以加強安全感,讓他們知道父母就在身邊。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