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不斷開倉派米 未解核心問題

202001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宣布年增百億元推紓困措施,圖息民怨。
經反修例風波蹂躪,香港經濟市道堪稱史上最差,倒閉潮、失業潮湧現。港府自去年八月起推出共四輪短期紓困措施,已耗資高達二百五十億元,圖以公帑補貼減輕旅遊、零售及餐飲業損失,港府不斷「開水喉」,但成效令人質疑。港府近日公布施政報告「下集」,年增一百億元推出十項措施紓困。有立法會議員及學者批評特首林鄭月娥政治智慧低,不斷巧立名目開倉派米,以挽回民意,惟新措施不完善,並無解決核心問題。
港府去年先後推出四輪紓困措施,包括八月中及九月初推出的支援中小企措施,減免政府場地的租金,並為中小企提供九成信貸擔保等,涉款一百九十一億元。其後,政府於十月再撥款廿億元予旅遊業界,按人頭補貼旅行社及豁免一千幾百元牌照費等,十二月初再減免商業用戶水電費及排污費,讓打工仔可延遲或分期交稅等,涉款四十億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告,香港經濟環境惡化,港府稅收及賣地收入減少,可能導致港府過去十五年來首次錄得財赤,金額約八百億元,若港府應要求向市民派錢,財赤更會超越一千億元。正當各界擔心經濟衰退,港府突然宣布就長者福利、勞工福利及房屋支援推出十項紓困措施,預計為庫房帶來共一百億元的額外財政負擔。林鄭承認去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太簡單,稱新十招可視作施政報告「下集」。
港府新十招較一次性措施更增加庫房長遠負擔,被轟慷納稅人之慨,甚至向商界開刀,當中逾半措施涉及勞工福利,惟部分政策未向商界取得共識,商界更埋怨再一次被「擺上枱」。為圖息民怨,無能港府不斷開「期票」,早前宣布向運輸業界提供為期六個月的燃料補貼或一筆過補貼,但逾十五億元的補貼最快需待今年下半年才能發放,的士及紅色小巴業界炮轟港府「手腳慢」,難解燃眉之急。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斥港府新一輪措施是巧立名目,不斷開倉派米以挽回民意,惟推動民生措施力度不足,亦無法解決政治問題。而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質疑,港府章法已亂,林鄭為求搶風頭,不顧一切推出新措施,惟新措施並不完善,難解決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