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分流措施成效低 醫生倡擴展公私營協作助疏導

202004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醫管局指會視乎醫護人手及裝備,研究逐步恢復非緊急服務。
公立醫院為集中資源處理新冠肺炎病人,削減大量非緊急服務,醫管局只分流小部分病人到私家醫院接受治療,或推出「遙距診症先導計劃」利用視像診症,惟這兩類措施分流成效低,粗略統計至今或僅一百人受惠。身兼醫生的議員郭家麒認為,醫管局應盡快擴展公私營協作計劃至更多服務去紓緩輪候隊伍,否則疫情過去,積壓個案勢令輪候時間惡化。
醫管局表示,正積極與私營機構商討為醫管局病人提供臨床服務的可行性,包括開展公私營協作計劃,以分流部分公立醫院病人到私家醫院診治,截至上月三十一日,已轉介五十三名嬰兒到私家醫院接受初生嬰兒黃疸治療、五名癌症病人接受放射治療,以及四名孕婦接受剖腹分娩手術。醫管局亦由三月起在六個部門推行「遙距診症先導計劃」,目前約三十個病人用視像覆診。
外科專科醫生潘冬松表示,一直有不少公院病人因為「等唔切」而轉為求診私家醫生。疫情肆虐,連癌症病人手術期亦受影響,潘指近日收到一名三月底確診腸癌的病人,獲安排五月初做手術,即輪候近八星期,而以往公院腸癌病人確診後一般等四至六星期已可做手術。而非癌症的手術或檢查更幾乎暫停,例如小腸氣或內窺鏡。
潘認為醫管局可加大公私營協作計劃項目,將較簡單、治療費用較穩定的手術或治療外判予私家醫院,例如小腸氣及膽石手術,給予病人一筆過資助。他指此類雖是非緊急手術,但病人長時間等候期間有機會令病情惡化。以生膽石為例,嚴重可致急性膽發炎,將此批病人分流後可某程度上縮短輪候隊伍,避免病人錯過治療黃金期。
過去兩個月,不少私家醫院主動推出優惠治療計劃吸客,港怡醫院將百多個手術套餐打八折,嘉諾撒醫院及荃灣港安醫院亦推出低至五折的「通波仔」手術。郭認為,醫管局應擴展公私營協作計劃至更多項目,並建議現時已要盡快開展,否則等到非緊急服務恢復後,積壓個案數以倍增,原本輪候時間會加劇,受苦的又是醫護及病人。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