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化學廢物處理中心工程平台倒塌釀10傷 兩人一度危殆

202006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消防到場展開救援。(林耀康攝)
位於青衣的環境保護署香港化學廢物處理中心今晨(14日)9時14分發生金屬支架倒塌意外,多人一度被困,消防員、救護員和醫管局流動醫療隊奉召到場,救出10名傷者,他們全部清醒,分別被送往瑪嘉烈醫院、仁濟醫院及明愛醫院治理,其中2名送往瑪嘉烈醫院的男傷者一度情況危殆。
消防經初步調查指,事發現場位於廢物處理中心一個約25米高、直徑約4米的焚化爐內,當時正進行維修及內部物料更換工程,並搭有一個七層的金屬工作台。事發時有12名工人在各層工作台上工作,惟部分金屬支架及平台突然倒塌。
消防於接報後約5分鐘,已派出消防車到達現場,整個行動共出動15輛消防車、18輛救護車及99名消防員及救護員,包括坍塌搜救專隊,救援人員到場後發現10名傷者,其中6人已自行離開坍塌位置,其餘4人被困在離地約5至7米高的瓦礫之中。
由於現場傷者眾多、環境狹窄,加上工作台有進一步倒塌危機,消防先以支架鞏固由大量磚頭、金屬支架及工程工具堆積而成的瓦礫,並出動大量手提照明工具、360度鏡頭、生命探測器及消防搜救犬,於到場後35分鐘成功救出第一名被困傷者,再經過多30分鐘拯救,成功救出最後一名被困男子。
10名傷者(22至61歲)分別跌傷或壓傷頭、背、盆骨及下肢等部位,均清醒由6輛救護車送院治理,其中2名分別姓陳(48歲)及姓王(61歲)的男工人一度危殆。截至下午5時,陳仍然情況嚴重,另有8人情況穩定,1人無大礙已經出院。工作台倒塌的原因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但初步相信與現場風向及風勢無關。警方經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沒有可疑,列作工業意外處理。
勞工處發言人表示高度關注意外,指意外中一個搭建在燃燒室煙囪內作維修及保養工作的金屬棚架倒塌。處方在事發後已即時派員到場調查,現時已向有關承建商及該處所佔用人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其於燃燒室內使用、搭建、更改及拆卸金屬棚架,以及於燃燒室內進行任何工作,直至信納承建商及該處所佔用人已採取措施消除有關危害,才可復工。該處正全速進行調查,以確定意外成因,查找有關持責者的法律責任,以及提出改善措施,如發現有違例事項,定會依法處理。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涉事中心正進行年度焚燒爐維修工程,事件中有10名由維修合約承建商聘用的工人受傷,該署非常重視事件,對傷者表示慰問,並會向他們提供適切協助。署方已經要求中心的營運者在一個月之內遞交報告以作跟進,同時亦會配合勞工處的調查。另外,事件中的金屬棚架屬於進行焚化爐維修工作的臨時結構,初步評估倒塌事件對中心的結構沒有造成影響。
香港地盤雜項人員工會主席周聯僑表示正向涉事承建商了解事件,他指金屬工作台主要由鐵通或較輕身的鋁架製成,並會架設扶手梯上落,搭建時有指定工作方法,先要製作施工圖,然後由有經驗的師傅帶領工人按圖建造,最後由合資格的專業人士檢驗後簽名認可。而勞工處亦有相關指引,例如在離地95厘米至115厘米設置護欄,以及工作台的負重限制等,施工前經過風險評估,較少會發生意外。
另外,由於焚化爐內經歷過高溫,因此在搭建臨時工作台時,亦必須認真評估基座地面是否足夠堅硬,可以承受整個工作台的重量。他續指,由於未實際觀察現場情況,目前難以推斷事故原因,可能工作台缺乏足夠的「斜撐」及牆身沒有「爆炸螺絲」拉穩鞏固,令穩定性較低,亦可能太多人同時在工作台上導致負重過量,惟具體成因仍待勞工處調查確定。
據環保署網頁指,涉事中心在1993年啟用,每年可處理10萬公噸化學廢物。主要作業包括「收集化學廢物」、「分析廢物成分」及「處理化學廢物」。處理的工序主要有三項,即「含油廢水分隔」、「物理或化學處理」及「焚化」。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的作業受到嚴密的監測,監測的範圍包括氣體排放、經穩定的渣滓及廢水排放,以保證中心的運作不損害環境,符合法定的環境要求,並會定期作出環境表現報告。
而在今次事件中,全港僅配備2輛的消防第一截擊車亦由機場駛出到場待命,據消防處資料,該輛截擊車設有一個5,700公升泡沫缸和一個4,000公升水缸。此外,車頂裝有一支放射量每分鐘6,000公升的泡沫槍,車頭防撞桿則裝有一個用作前線防護的噴嘴,另有五個噴嘴用以保護車身底盤底部。其主要功能為在儲存大量汽油的地區執行長時間的滅火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