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加疫情夾擊 74%港人有中至高度抑鬱症狀

202008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研究指,反修例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夾擊,加劇創傷後壓力及抑鬱症狀。
反修例事件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生,影響不少港人的精神健康。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在今年2月至7月向11,493名市民進行調查,發現41%人出現中度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症狀,及有74%人出現中度至高度的抑鬱症狀,專家認為已響起警號,而這群人當中有36%人是兩種情況同時出現。調查亦反映,社會事件及疫情持續發生,亦會加劇創傷後壓力及抑鬱症狀。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團隊早前建立了精神健康自助工具「心之流」,以了解港人的精神健康。團隊成員、該學系博士研究生王名彥表示,受訪者當中,若以10分為滿分,41%人的創傷後壓力(PTSD)症狀達6至10分,即中至高度。另外,若以42分為最嚴重,有74%人的抑鬱症狀(如抑鬱、焦慮和壓力)達14至42分,即中度至嚴重。
團隊的另一名成員,該學系系主任陳友凱表示,上述這批人當中,約有36%人同時出現上述兩種症狀。至於壓力來源方面,若以事件劃分,疫情下最多人(67%)對前途感憂慮,亦有53%人是因缺乏防疫物資。在個人方面,有50%人與家人不和,亦有26%與朋友不和。
在社會事件方面,有28%人的壓力來源是親眼或在媒體看見集體行動,另外有19%人當面或在網上被針對性鬧、羞辱或威脅,亦有5%人被毆打或持武器被襲,或是經歷性暴力。研究指出,經歷被毆打、持武器被襲或性暴力人士,他們的創傷後壓力及抑鬱症狀的指數,相對經歷其他狀況的人為高。
研究亦顯示,在個人經歷、疫情及及社會事件的累積影響,出現PTSD的比例高達約42%;而抑鬱則達約32%。
在目擊或經歷重大事件後,很多人會感到失落、不安或困擾,但對大部分人而言,這些症狀都會在短時間內消失。陳表示,如果症狀持續超過1個月,或者症狀極為嚴重,便可能患上了PTSD,建議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他又指,與其承受著無助、挫敗的情緒,不如多想一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例如朋友關係、家庭關係、事業及興趣,增加抗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