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稱僅1%出口美國貨品屬港產 指美方徵稅措施影響言過其實

202008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由下月25日起,出口至美國的港產貨品將會被標記為「中國製造」。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簽署《香港自治法》,並落實取消香港部分特殊地位。美國政府下令,由下月25日起香港製造的商品出口至美國,將會被標記為「中國製造」,意味著在香港製造的商品,將被美方徵收與中國相同的關稅。
進出口界議員黃定光表示,中美兩國大國博弈,令香港變為磨心,美國對本港施壓是預料中事,做法變相取消香港特殊關稅地位,並對香港製造的貨品加徵關稅,無疑對本港進出口造成一定衝擊,但由於香港製造的貨品不多,本地輸往美國的貨品中僅1%是香港製造,其餘多是中國內地製造的轉口貨,認爲相關影響只是言過其實。
至於出口美國的香港產品中最多為珠寶首飾,其餘則為服裝,但不少本地商家僅爲成衣加工,並一早將廠房遷往內地、越南、老撾、孟加拉等地,認爲美國此輪措施對香港進出口影響有限,但預計在中美博弈下,美國未來會繼續對本港施壓,港商唯有開拓新市場,另謀出路迎接挑戰。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透露,他有朋友在本地製造鋁板,當中三分一的生意出口至美國,若日後當成中國製造,即是從零關稅增加至100%的反傾銷稅,等於整門生意告吹。
他指出,雖然港產商品出口美國不多,直接影響似乎有限,但事實上後續及間接影響深遠。他擔心,若美國日後再出招抵制,例如銀行交易轉帳要審查資金、簽證、商界交流合作等等亦可能受阻撓,日後與美國客戶的生意往來也可能變得困難。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施榮懷認為,從數字上看,2018年出口美國的港貨貨值只有4、5億美元,佔總體出口美國的貨值僅1%,美國此舉對本港進出口影響不大,但全球經濟一體化,香港是美國錄得最大貿易順差的單一關稅區,多年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受影響,長遠而言,措施對美國的貿易經濟也同樣受到傷害。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回應指,對美方行為表示極度遺憾。對於美方要求「香港製造」改為「中國製造」,港商除了需要更改包裝之外,亦對簽發「產地來源證」引起混亂,對廠商造成很大不便,亦會讓港商在進行原產地標示和申領「原產地來源證」面臨「身份不明」甚至不被相關地方海關當局認可的尷尬局面。港商無所適從下,或會暫停所有輸美產品。
廠商會希望,香港有關當局能向世界貿易組織(WTO)作出投訴,與此同時,亦希望當局能與內地相關部門就「產地來源證」的問題進行協調,找出解決方案。並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向受影響的廠商提供適切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