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百年唐樓永和號特色瓦頂遭移除 市建局:保留構件作修復重用

202009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位於中環的一級歷史建築「永和號」,為本港現時碩果僅存的「背靠側」建築。
逾百年歷史的一級歷史建築、中環威靈頓街唐樓「永和號」,其標誌性的雙筒雙瓦式屋頂及內部木樑近日遭移除,而青磚牆旁亦加設鋼筋混凝土結構作支撐,保育團體批評唐樓因而面目全非。負責工程的市建局解釋指,永和號唐樓結構狀況不理想,移走的屋頂及木樑已交文物保育顧問作修復。當臨時工程於本月完成後,將盡量保留有關構件,並在修復建築時重置或重用。有專家指移除屋頂等構件屬必要工程,否則易危及公眾安全。中西區區議會歷史城區及文物保育工作小組明日(10日)將展開討論。
建於1880年至1894年間的永和號唐樓,為本港現時碩果僅存的「背靠側」建築,位於威靈頓街120號,屬於市建局卑利街╱嘉咸街發展計劃範圍。該唐樓特色元素包括中式金字雙筒雙瓦屋頂、室內的木結構如一樓和二樓的木樓板等。
永和號關注組成員兼建築文物保護師徐聖傑指出,上述拆除工程影響文物的「原真性」,又質疑市建局展開工程前未作詳細文物影響評估,做法欠妥。而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則形容,涉事屋頂不得不拆,「木材及瓦片已經霉晒,整個屋頂都漏水,唔拆會有危險」。他又相信難以採用原材料進行修復工程,「使用就未必達到建現有建築物條例要求」。
負責永和號保育項目的保育建築師何心怡強調,加裝臨時鋼結構可增加樓宇結構穩定性,防止外牆裂痕加深及延長,移除內部構件亦出於相同考量。至於被移除的構件,如屋頂、木地板等,均有妥善記錄,並保管於倉庫。市建局會盡力保持永和號的原來風貌及氛圍,她又指,有關加固工程屬臨時性質,日後完成樓宇復修及保育後就會移除,不會影響長遠保育方案及對建築物的外貌造成永久破壞。當局預計2024年會完成修復及保育,供市民入內參觀。
市建局表示,去年獲屋宇署批准為永和號進行加固,工程包括暫時移走已嚴重老化的建築物頂蓋及木樑等具備建築特色的構件,交由文物保育顧問作修復。局方指此安排可更有效保護構件,以免受施工及惡劣天氣影響。
至於樓宇的長遠活化復修方案以及讓公眾登上一樓及二樓的可行性,市建局指由於當中涉及複雜的工程細節,例如在保育樓宇原貌下加強樓板的結構及承拓力、樓宇防火,以及增設讓公眾出入的無障礙通道等,滿足現時建築及消防法規的要求等,該局與發展商及文物保育顧問需要較長時間,就不同活化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局方指研究現正進行,強調上述臨時加固工程不會對永久保育方案造成影響。
古蹟辦回應指,有關計劃屬私人發展項目,並非政府的新基本工程項目,因此不受發展局文物影響評估機制所規範。但市建局仍會向古蹟辦提交具體發展細節及修復方案等,供其審閱。古蹟辦會繼續與市建局及其他部門就該歷史建築的保育事宜保持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