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10%長者明白所服藥物效用副作用 組織促醫管局研預先分藥

202009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有28萬名長者須「多重用藥」,衍生基層社區藥劑服務需求。(李志湧攝)
香港約有28萬名長者屬「多重用藥」,即需要同時服用5種以上藥物,惟現時基層社區藥劑服務不足,令長者健康缺乏有效管理。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及香港老人權益聯盟今年進行一項問卷調查,訪問66位生活在貧窮線下、須「多重用藥」的長者,發現超過40%受訪長者整理藥物困難、曾不按指示服藥、服用錯誤分量藥物等,有見及此,團體建議政府發展社區藥物服務,以提升基層醫療管理能力。
調查顯示,受訪者平均每日服用8種藥物及10.5粒口服藥物,但只有10%清楚明白處方藥物的效用及副作用,原因主要為醫生未有解釋,亦有逾40%受訪者表示沒有信心自己分藥。另有逾半受訪者表示,過去半年曾服用錯誤劑量的藥物,近70%人曾不按時或忘記服藥。
78歲的何婆婆患有高血壓、骨質疏鬆等問題,每日都要食11種藥,經常會忘記食藥,也搞不清楚每種藥的限制和服用時間。她希望政府派藥時可分裝藥物,分好早、午、晚,方便長者服藥。76歲黃女士負責為長期病患的丈夫分藥,由於丈夫每日都要食16種藥,十分容易混淆。3年前,她不小心讓丈夫服用了雙倍的減免腦退化藥物,致丈夫見暈、作嘔,須入院留醫一周,故她希望政府能預先替病人分藥,減少意外出現。
另外,調查亦顯示,逾50%受訪者過去半年用藥後曾感到不適。如遇到藥物問題,逾半受訪者會向醫護人員求助,其中70%會到急診室,約20%則會繼續用藥,亦有人會自行停藥及自行加減劑量。
調查亦發現,由於每次配藥日數達3個月,受訪者往往獲配大量藥物。超過90%受訪者於過去半年有藥淨餘,而逾80%會把藥「留下看門口」,帶來藥物儲存隱憂,而且藥物欠缺統籌,造成重複處方及藥物相互作用問題,增加藥物風險。
82歲的黃先生每日需食16種藥,他感覺認知障礙藥令他「醉醺醺」,由於難以向醫生及藥劑師反映問題,年初便自行停藥。他形容「食藥食到自己唔正常,又唔知點食」,家中亦累積大量藥物,「愈食愈多」。雖然有社康護士替他分藥,但他希望可以盡量減少用藥,減輕不良反應及重複用藥。
組織建議政府參考國外藥物服務,定期提供藥物整合及最佳化,避免重複或不必要的藥物;同時由藥劑師提供個人化教育,助長者提升藥物知識,掌握正確用藥方法。另外,醫管局可採用樂齡科技,為長者按劑量及服用時間預先分裝藥物,保障安全。
組織亦建議政府恒常化社區藥物覆配計劃,讓長者到社區取藥,並減少每次取藥物的數量,藥劑師亦可提供地區諮詢,解答用藥疑難。而且,組織亦建議把藥物服務納入地區康健中心,減輕公立醫院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