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新放射治療對準病灶殺直腸腫瘤 免病人孭造口袋

202010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每年有約5000多宗大腸癌新症。
直腸癌是常見癌症,一般要進行切除手術治療,惟直腸位置接近肛門,或要連同肛門一併切除,患者要一世「孭袋仔」,令不少患者諱疾忌醫,致病情加劇。有臨床腫瘤科醫生表示,本港近年引入三維近距離放射治療,從肛門導入管道狀的治療器,並配合三維電腦斷層掃描(CT),直入病灶位置施放大劑量放射源擊殺腫瘤,效果比只進行體外放射治療更佳,2年存活率及成功控制率達逾70%,適合抗拒或不宜進行切除手術的患者。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據,2017年有5600多宗大腸癌新症,其中近2200人為直腸或肛門癌,當中約58%人為65歲以上的長者。香港浸信會醫院鄭崇羔腫瘤科中心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蔡國強表示,第一至三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是以手術切除直腸,但若腫瘤位置接近肛門,有機會要連同肛門切除,患者或需使用臨時或永久造口,即「孭袋仔」,不少病人對此十分抗拒。
蔡指出,曾有年輕患者因不想「孭袋仔」而諱疾忌醫,最終癌細胞擴散,「唔想孭變成乜都要孭」。除了抗拒手術的病人外,部分年紀太大、患多種嚴重內科病的患者,亦不適合進行手術。針對以上3種病人,本港近年從加拿大引入三維近距離放射治療,在患者肛門導入治療器,配合CT顯示病灶及其他器官及組織,並透過治療器上的「水袋」,巧妙地固定治療器及隔開不需治療的器官組織,精準地往患處注入大劑量放射源,達致治療效果。
他指傳統體外放射治療無法對準病灶位置,有機會波及其他器官,亦只能用50戈瑞(GY)的放射劑量,惟治療腫瘤至少需要70戈瑞。而新的放射治療可把劑量調至100戈瑞,且對直腸周邊的小腸、括約肌及膀胱等影響較少,有助減少日後失禁等情況。不過,他指治療有機會出現副作用,如直腸潰瘍、出血、腸道收窄等,一般數周內可減退。
他又說,有一名80歲患者,因曾中風並患上肺氣腫等多種疾病,會診時已被判定不宜進行切除手術,在經過體外放射治療後,再進行3次三維近距離放射治療,終令腫瘤有明顯縮小。另一名身體健康的90歲病人,雖適合進行手術,但因對方不願意,醫生改用體外電療約25次後,再進行3次近距離放射治療,病人康復理想,「腫瘤唔見咗咁濟」。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