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正能量:剩載關懷 剩食化愛心飯盒送暖

202011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慈善團體齊惜福推廣「餐桌回歸餐桌」的理念,結集義工到街市收集剩食,運送至社區廚房製成飯盒。
本港每日棄置近10,000噸的都市固體廢物中,廚餘佔去三分一。除了一些不可食用的剩食外,大量外表完好,仍可食用的蔬果、包裝食物卻同時被丟棄。慈善團體齊惜福推廣「餐桌回歸餐桌」的理念,結集義工到街市收集剩食,運送至社區廚房。篩選可食用的食材製成熱食飯盒,派發給無依長者和有需要人士,讓他們在困苦的環境下仍獲得溫飽和關懷。
黃昏5時,正當打工仔完成一天的工作時,這邊廂的剩食回收才剛開始。義工駕着客貨車來到樂華街市,菜販張女士隨即將擱在地下的膠籃搬上義工的手推車。內有皺皮的茄子、乾水的辣椒仔、外表完好的苦瓜。她指有時天氣不穩,來貨「唔靚」,難以賣出,卻依然可以食用,以往只能丟棄,後來得悉有機構回收剩食,便欣然捐出。她指「唔好嘥嘛,做得幾多得幾多啦。」參加捐贈近3年的檔主陳先生表示過程簡單,只要將捐贈的食材挑起放在竹簍,收檔時間義工會來收取。
當日收穫不錯,除了蔬菜和瓜果,有檔主更捐出冰鮮魚和菇類。離開時天色已暗,下起毛毛雨,義工之一的Annie鬢毛沾濕,一鼓作氣將膠籃逐一搬上客貨車,塞滿車尾箱。本身是家庭主婦的她4年前加入義工行列,希望以微薄的力量幫助弱勢社群。雖然街市環境悶熱,收菜過程牽涉大量體力勞動,更曾有檔主惡言相向:「我賣得一蚊得一蚊,做咩要捐畀你?」但每次眼見收集到大量蔬菜,她隨即又會抖擻起來,回復動力。
翌日早上8時,高速公路擠滿不耐煩的司機,那邊廂義工已經穿上圍裙,戴好頭套、手套和鞋套,各就各位。幾名義工將前一晚收集的剩菜清洗乾淨;有人則為紅蘿蔔去皮、為苦瓜去核;部分人忙於切菜。另一邊有義工開始煮飯;在大鐵鑊上炒餸,炊煙四起,功架不輸餐廳大廚。接近9時,熱騰騰的飯出爐,義工端出三色椒炒雞柳、炒雜菜,大家有默契地放下手上的工作,並列在長枱的兩旁,兩條生產線便形成。
義工們利落的手勢,流水作業式的工夫,不消15分鐘,已經完成包裝首輪約200多個飯盒。部分人稍事休息,58歲的義工May便娓娓道來她的故事。約兩年前,她從原本的工作崗位退下來,為了繼續維持充實的生活,故四出尋找義工活動,最後落戶齊惜福團隊。看到受惠者開心的面容,成為她每日早起堅持的原動力。
「自己一個人買餸唔知食咩好,呢度日日唔同款。」81歲詹婆婆老伴早前離世,獨居的她坦言一人買菜難掌握分量,有時要連續多日吃同一款餸。兩個月前得悉齊惜福在區內派發熱食飯盒,便每日排隊,更認識到新朋友,她邊吃邊豎起拇指盛讚飯盒味道好。輪椅人士戴小姐坦言家中廚房狹小,不便煮飯,惟外出用餐成本高,熱食飯盒為失業的她及時解決午餐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