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民政總署支援三無大廈成效差 僅14%成立或恢復法團

202011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審計署報告批評民政事務總署的三無大廈支援服務成效差。
本月中發生的油麻地奪命大火,揭示「三無大廈」的安全隱憂。三無大廈沒有法團或任何形式的居民組織,也沒有聘用物業管理公司,導致大廈管理疏忽。民政事務總署自2011年起推出針對三無大廈的大廈管理專業顧問服務計劃和居民聯絡大使計劃,協助業主成立法團,改善大廈管理,惟今(25日)公布的審計署報告卻揭示有關支援計劃成功率低,建議當局檢討計劃成效,作出改善。民政事務總署同意建議。
截至2019年底,本港共有40,944幢私人大廈,其中有5,255幢為三無大廈,佔整體約13%。審計報告指,截至今年3月,有關計劃的承辦商在3期計劃中合共接觸了3820幢大廈,僅協助了536幢大廈成立法團或恢復法團運作,成功率為14%,屬頗低。但當局並無文件備存,記錄承辦商在執行職務時遇到的困難。審計署建議當局針對潛在困難指定措施,以提升成功率。
此外,當局根據各區三無大廈的比例,就每個區域設定目標,但在個別區域,目標大廈的預計和實際數目的差異達75個,偏差極大。審計署建議當局檢討規劃目標大廈的區域分布基準,應該納入各種因素,而非只考慮三無大廈數目比例。
另外,當局招募三無大廈的業主或租客成爲居民聯絡大使,推廣管理大廈的訊息。不過,招募的人數從2015年的566人升至2017年高峰的1054人後,便滑落至去年的431人,整體下跌24%。樓齡30年以上的三無大廈,現任的居民聯絡大使只有22%至35%。審計署建議當局加強有關招募及宣傳工作。
監察機制方面,承辦商諮詢會議的平均出席人數只有22人,有關務使用者滿意度調查的平均回應率也只有2.2%,屬偏低水平。審計署建議當局檢討監察方式,提升服務使用者的參與度。
報告又指,民政事務總署未有確定顧問服務計劃下的合資格大廈數目,例如一些或無法依據《建築物管理條例》成立法團的單一業權大廈應被剔除。就其他支援計劃,審計署亦建議當局檢討聯絡小組探訪私人大廈的頻次、發出有關更多關於探訪程序的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