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殺科式」改革惹爭議 楊潤雄反駁可提升學生分析力

202011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通識科改革後將維持必修必考,而評分準則改為「合格、不合格」。
《施政報告》提及將備受爭議的高中通識教育科進行「殺科式」改革,科目將會改名,但維持必修必考,評分準則改為「合格或不合格」。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早(27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改革的通識新課程,是希望釋放更多空間讓學生選修其他科目,例如創新科技,又認為通識科毋須有詳細等級評核學生能力,只需知道達標與否就足夠,並強調新科目「發展學生多角度思考及分析等能力」的宗旨沒有變。
楊指,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在過去2年,就改革通識科全面諮詢業界及公開諮詢,共收到11至12萬份意見書,認為局方今次改革與小組意見差不多,包括科目維持必修必考、要刪減內容;要釐清學習概念、教材要審核,以及獨立專題探究(IES)是非必要,唯一不同的是將評級簡化「及格、不合格」。他指,局方在採納小組意見後,經通盤考慮未來教育政策走向、社會意見、對學生的要求,最終決定的課程改動與小組有不同亦屬正常。
他表示,通識科宗旨是希望可發展學生多角度思考及分析等能力,強調新科目宗旨沒有變,小組意見認為過去多角度的討論太空泛,局方日後會在概念上定一個基礎,以回應小組意見。他又指課程要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國民身份認同,與多角度思考沒有矛盾。
至於有意見指,新課程可能削弱學生自學能力,楊指出自學能力不是單靠通識一科,而局方學科成績簡化為「及格、不合格」,是希望學生在沒有理力下發展自己的思考能力,而不是為了考試。
楊又指,通識科改革後要求學生到內地考察,並非單純觀察,而要是製作專題報告,雖然不計算成績,但就可以透過內地接觸到世界議題,例如氣候變化,至於考察費用將由局方支付。對於有人擔心強迫考察,楊指當然「冇得捉佢去」,但強調考察對學生有益。他承認,今次改革會對通識科老師有一定影響,有待課程發展議會決定課程內容,才知道教學上的變化,局方會提供適當培訓,不過大部分內容同原先科目差不多,相信老師沒有太大問題,他期望新科目愈快推行愈好。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業界對當局的決定普遍感到突然,認為是對通識科的「大手術」,會令該科面目全非,近乎邊緣化,削弱批判及獨立思考培育,他相信該科目「政治正確」的內容會大增,同時擔心刪減通識科課時後,教師人手會有調整,而通識科老師要轉型任教其他科目亦會有困難,因任教的科目不熟悉,會令教學質素下降。
他又質疑全面取消獨立專題探究的背後理據,指教育局推翻早前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建議,屬政治決定,而當局一方面說希望取消專題探究以減輕學生壓力,另一方面卻加入到內地考察的內容,無法自圓其說。
資深通識科教師田方澤指,通識科同工對於當局決定感憤怒及沮喪。他形容通識科以10年時間建立,但被局方在短時間摧毀,感當局不尊重教師及教育專業。另一資深通識科教師亦張銳輝認為,政府經常以不同方法踐踏教育界,而是次當局決定令通識科已死,如同「坦克車在教師的熱誠上輾過」,擔憂會影響中學文憑試(DSE)在國際的認可,反問局方「如何向DSE考生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