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新市鎮擴展引入環保填海技術 料2023年完成填海工程

202012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黃偉綸表示,東涌東填海工程於首幅經填海而得的用地已於今年3月交付房屋署建屋。
繼2003年將軍澳及東涌完成最後一期填海發展後,東涌新市鎮擴展成爲首個填海造地的新市鎮計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6日)在網誌指,項目引入嶄新的環保填海技術,以非浚挖式的「深層水泥拌合法」進行,既減低工程對附近水質及生態環境的影響,亦較傳統的填海方式更快完工,整項填海工程預計2023年完成,而首幅經填海而得的用地,可供興建約1萬個公屋單位。
東涌擴展計劃涵蓋現有東涌新市鎮東、西兩面,而填海工程主要在東涌東進行,造地130公頃,即約6個維多利亞公園。可持續大嶼辦事處總工程師黃國輝表示,填海工程2017年12月底展開,目前進度理想,首幅填海所得用地於今年3月交付房屋署建屋,過程少於30個月。他又指,項目長約4.9公里的海堤,首次引入生態海岸線設計,有助改善海岸的生態系統,提高生物多樣性。
此外,東涌東填海是首個應用「深層水泥拌合法」的工務工程項目,以非浚挖式,即不移除海床淤泥的方法填海造地。承建商駐地盤高級工程師張建偉稱,「深層水泥拌合法」是以「攪拌」方式將工程船上的水泥注入海泥層,將水泥漿與鬆軟的海泥混合,再將淤泥加固,形成堅硬的水泥拌合柱,並利用水泥拌合柱在海床組合成「深層水泥拌合地層」,鞏固海床,以承托之後在上面建造的海堤及鋪設的填料。
張續指,工程團隊為確保工程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實施多項緩解措施,包括設置鋼板箱和在填海工地外圍設置淤泥屏障,避免微細泥粒滲漏,減低施工對水質的影響。同時,工程團隊亦設有環境小組及獨立環境查核,如定期抽取海水樣本化驗,以監察水質等。
可持續大嶼辦事處高級土力工程師張健德指,相對傳統以浚挖方式填海,「深層水泥拌合法」不涉及清除及運走海泥,可以減少水中懸浮粒子的產生,有效降低對附近水質及海洋生態造成的影響,以東涌東工程為例,便減少傾倒440萬立方米淤泥及海上運輸17,600船次,減低碳排放。
另外,東涌東填海工程亦包含循環再用的元素,以建築工程產生的惰性建築廢料作為填海物料,將因挖掘及拆卸等工序而產生的拆建物料,如混凝土、瀝青、碎石等,作爲填海物料。目前,整項填海工程完成約一半,預計在工程完成時,將會有約7成填料為惰性建築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