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木盡其用成家具 訴說樹木背後的故事

202012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藝術家到處收集廢棄木頭,將其打造成一件件家具。
常言道:「前人種樹,後人乘蔭。」樹木的生命數以十年、百年計,見證着本港的變遷。樹木,除了是一棵尋常植物外,更是陪伴不少港人成長,象徵着上一代人對後輩的祝福。然而,這些珍貴的樹木在倒塌或被移除後,卻鮮有人回收,令這些「有用之材」白白被送往堆填區。有藝術家不辭勞苦,到處收集廢棄木頭,將其打造成一件件家具,除了物盡其用外,亦是為了保留屬於香港的故事。
「點解客家人會種樟樹?因為爸爸會喺女兒出嫁時將佢斬落嚟,用樹枝造成一個樟木櫳,陪隨女兒出嫁。我覺得咁好代表愛,一種客家人講唔出口嘅愛。」香港木庫的創辦人黃卓健(Ricci)本來是藝術建築師,眼見超強颱風山竹襲港時有逾4萬棵樹木被送往堆田區,便硬着頭皮回收第一根木頭。雖然當時尚未有良好技術和工具,卻奠定了他往後和樹木的不解之緣。Ricci坦言每一件樹木都是「寶」,盛載着市民的集體回憶。但奈何,由於回收樹木的價錢太高,故樹木倒塌後,很多人都會將樹木斬件,直接送往堆填區。
棄掉容易,但回收的過程卻毫不簡單。Ricci曾在收集棄樹的過程中發現野蜂巢,但礙於時間緊迫,他只能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既害怕被叮、又擔心會傷害生命,將蜜蜂帶回工作室,等待蜂王的救援。Ricci指,事件令他意識到樹木的重要性,是眾多野外生命的居所。他試過花兩萬元將離島的木頭運回市區加工,Ricci笑指樹木為人們提供多項好處,退役時不該落得送往堆填區的下場。從座枱鐘、杯墊、擺設,到每一件木製傢俬,他都能說出來歷,因重要的不是物件本身,而是背後屬於樹木和香港的動人故事。
「有時回收樹木意味住棵樹要畀人斬。可能係因為前人在種樹前冇考慮到棵樹會長大,當樹長大時谷爆鄰居的地台,於是就要斬咗佢。」Ricci表示最遺憾的事是見到一棵棵陪伴着屋主成長的樹木敵不過城市發展的巨輪,要被砍伐。回收樹木多了,反而令Ricci有了在港種樹的念頭,「樹本來係老一輩人種落嚟,我哋先可以喺樹下休息。依家咁多樹畀人移除,我哋係咪都要為自己嘅下一代,種番多啲樹?」
在香港做環保、回收,要面對很大的阻力,但Ricci希望在眾人的努力下,香港木庫能夠從一個小工廠,蛻變成一個屬於本地的工業。這是一個關於樹木生生不息的自強故事,也是一個香港人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