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本港7%人口帶乙肝病毒 港大學者倡全民篩查揪出隱性患者

202012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慢性肝炎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衞生議題。
慢性肝炎是全球關注的公共衞生議題,本港有7%人口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遠高於歐美地區的1%至2%。本港乙肝病毒流行率高,近半屬隱性病人,沒有任何病徵,若出現眼白變黃、噁心、嘔吐等病徵,肝臟的損壞程度已達嚴重級別,增加患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港府早前公布病毒性肝炎行動計劃,希望在2030年或之前達致世界衞生組織訂立的目標。惟有學者認為以目前趨勢,10年後都未必可達標,提倡全民篩查,找出隱性肝炎病人。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副系主任、腸胃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表示,港大在2015至2016年間為超過一萬名市民進行研究,發現當中逾7%是乙肝帶病毒者,遠高於歐美地區。他解釋,由於乙肝在東南亞地區較多出現,因此本港的乙肝病毒流行率高,在亞洲地區大概排首5位,瑪麗醫院的慢性乙肝患者亦不斷上升,用藥治療的比率亦愈來愈多。
袁指當中近一半屬隱性病人,沒有病徵,直至眼白變黃、噁心、嘔吐等病徵出現時,反映肝臟已嚴重受損,肝硬化或肝癌風險大增,隨時要進行肝臟切除或移植手術。本港在1989年要求全港新生嬰兒接受乙肝疫苗,因此現時的乙肝患者多數較年長,早前曾有一名60歲乙肝男患者,肝已出現腹水,惟治療方法諸多限制,若無法進行外科手術或換肝,便要用免疫治療或化療。
政府的目標是於2030年或之前減少90%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的新增病例,以及減少65%肝炎患者的死亡個案。袁認為,當局成立的委員會,當中的委員有各自工作忙碌,未能真正全心全意處理乙肝工作,擔心10年後未能達致目標。他建議港府透過全民篩查,找出隱性乙肝帶病毒者,並認為香港地方密集,要找出隱性患者並不難,而且過程簡單,只是「篤手指」及滴血便可檢測,關鍵在於「社區肯投放幾多資源去做。」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