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死亡案件增兩倍半 首3季錄14人死

2020123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李冠傑(中)和黃冰冰(右二)表示,今年因涉及單車意外而致命的人士有14人。(羅錦鴻攝)
港人喜歡踏單車,但一不小心易生意外。警方和運輸署公布今年首三季共有1,813宗單車交通意外,比去年同期的1,219宗,增加接近50%;而涉及單車意外而死亡人數則有14人,較去年同期僅得4人,增幅是2倍半,當中有12宗是發生在非單車徑路段。警方指出,今年1至9月發生274宗涉及致命及嚴重受傷的單車意外,其中只有32人佩戴頭盔;而致命意外中,有11人因頭部嚴重受傷而死;警方呼籲市民踏單車時,應注意安全,並要穿戴安全裝備,留意車速,以免樂極生悲。
警方交通總區署理高級警司黃冰冰表示,在該274宗致命及嚴重的意外中,有220宗屬於獨自一人踩單車個案,其中屬「自炒」的有160宗;當中有過百宗發生於平坦直路上。黃指出,單車徑發生意外高峰期,一般在周六、日時段,特別在下午5、6時期間,相信與車手體力耗盡,又或趕往交還租借單車有關。
至於14宗死亡個案,牽涉13位騎單車人士及一位行人。當中有11人是40歲或以上,其餘3人是40歲以下。年紀最大死者是88歲老翁,他今年6月於將軍澳騎單車過路時,遭一輛輕型貨車撞斃。
運輸署工程師(道路安全)李冠傑表示,署方統計有1431宗的意外成因都與「車輛失控」及「不小心駕駛單車」有關。若按地點分析,發生在單車徑及空地等非行車道路上意外,由去年頭3季的615宗,上升至1,012宗,增幅近6成半。當中發生較多意外的單車徑,包括是大埔汀角路及大埔吐露港公路,分別有78宗及71宗。至於發生於行車路段的單車意外,最多是元朗南生圍路的21宗,其次是荃灣荃錦公路的15宗。
市民踏單車時,常見到醫療輔助隊出勤服務,該隊高級行動及訓練主任陳玉華表示,今年首三季急救單車隊共處理1,778名傷者,單就10月處理在單車徑上受傷數字超過800宗,比平時每月處理受傷人數上升4倍。陳解釋,當中有百多宗意外,發生於新開放的屯門連接馬鞍山的單車徑。
此外,前香港單車隊代表陳振興亦送上駕駛安全貼士,除了帶備頭盔、護肘和護膝等裝備,衣着上亦盡量穿着螢光顏色,另外要留心長褲會否遭單車鏈夾到褲腳,而導致「炒車」。至於單車檢查方面,必須確保煞車掣能夠運作,亦要檢查車鏈轉動運作是否正常,並應搖動車架,測試是否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