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舉能指示法官處理案件要審慎 法律學者冀撥亂反正

2021011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張舉能強調法院審理帶有政治色彩的案件在所難免,惟處理時務必格外審慎。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於今日(11日)上任,他在出席法律年度開幕禮致詞時,強調法院審理帶有政治色彩的案件是在所難免,但處理時務必格外審慎,不能予人有立場偏頗之疑。有法律學者表示,司法亂象過去一直未有改善,期望隨住張上任能有一番新氣象,令本港法治得以撥亂反正。
張舉能指審理帶有政治色彩這些案件的法官,往往受到傳媒及社交媒體的密切審視,其判決亦面對立場不同者之間的批評,無可避免有評論與批評,甚或偏激苛刻的言論,又指社會上人皆享有的言論自由固然應當充分尊重,但不可試圖對法官施加不當壓力,影響他們履行司法職責,又強調任何威脅使用暴力或網上惡意「起底」,試圖向法官施加不當壓力的行為,既應受到嚴厲譴責。
他直指法官必須自我克制,處理備受注目或帶政治色彩的案件時,不論在庭上發言、撰寫判案書,或在對待訴訟各方、其律師或證人時,務必格外審慎,確保予人公正無私的觀感,認為這些案件富爭議性的性質,倘若法官在上述方面有任何偏差,都可能予人有立場偏頗之疑。他又認同在不可削弱司法獨立的關鍵大前提下,法官的投訴處理機制仍有提高透明度和問責性的空間。因此將對現有機制進行檢討,以進一步提高機制的透明度和問責性。
針對司法機關的效率,他指與免遣返聲請案件有關的司法覆核許可申請由2016年的60宗上升至2019年的逾3700宗,其工作量對法庭造成巨大壓力,又指去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法庭運作,2019年的社會事件衍生大量刑事案件,情況更為嚴峻。他表示,會着意為不同類別的案件編訂優次,從而更有策略和更有效率地處理積壓的案件及理順工作流程中的障礙,其中在高等法院憲法及行政訴訟審訊表方面,重要的公法案件及上訴會獲優先處理及加快排期聆訊,以減少延誤及減低此等訴訟所涉的社會代價。
香港律師會會長彭韻僖在法律年度開幕禮上,指司法機構於去年遭受前所未有的批評,絕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又指正身處公眾對管治機關的信任和信心逐漸減弱的時代,如不就對司法機構不公批評作回應和澄清,將破壞公眾對司法機構的信任,甚至導致出現影響司法獨立的現象。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副主席兼法學教授傅健慈表示,近年司法機構的數據反映市民對司法亂象的不滿上升,而投訴本身亦意味着對公義未能彰顯的控訴。傅坦言,「司法亂象一直都冇改過」,他期望隨住前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的離任,新接任的張舉能可以撥亂反正,如與各界協商設立量刑委員會、司法機構監督委員會等,引領司法機構更無畏無懼無私地審訊,令本港法治重回公平公正的軌道,以勉回公眾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