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先鋒:回收蔬果再造 惜食減廚餘

202101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廚餘問題嚴重,現時香港每日人均家居廚餘量為0.37公斤,較台北和首爾高出85%,但回收量只有1%,其餘大部分會被棄置堆填區。其實不少被棄置的食物仍可食用,尤其是蔬果。有環保組織到街市收集商販不要但仍可食用的蔬果,之後派發予有需要人士,望能減少香港廚餘量,讓參加者明白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擺埋啲蘿蔔入去啦,可以整番茄薯仔紅蘿蔔湯,夠晒營養。」「食享新界西」義工Pat正聯同另外兩位義工,進行分菜及擇菜的工作,不消片刻已完成。10個小膠籃中,都分別裝有3個薯仔、3個番茄、兩條節瓜、一條茄子及一條蘿蔔,十分豐富及新鮮。預備好的剩菜會拿出門外,等待有需要的人士前來領取。
擔任派菜義工的Pat笑指透過活動認識很多蔬菜品種,更學會如何分辨蔬菜的好壞,明白有些蔬菜只是表面有損爛,但只要將其擇走,內裏是仍然可食用的,「好似呢啲望落唔靚但其實仲可以食,以前唔識會就咁丟咗去。」她稱讚活動很有意義,除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外,更不會造成浪費,「好多公公婆婆唔方便出去買餸,嚟呢度攞就夠食,同時仲學識咗珍惜食物。」
「知道堆填區就快飽和,所以我哋想回收一啲仲可以食用嘅剩食畀有需要人士。」與食享香港合作舉辦活動的婦女服務聯會項目主任劉家麒(Rocky)希望活動可以減低有需要人士的經濟負擔,以及避免浪費食物,宣揚珍惜食物的理念。他指現時組織除收集剩菜外,更會收集一些當日無法賣出的麵包、即將到期的食物如飯團等,但因設備有限,並非每種食物都會回收,急凍食物及保存限期較短的食物暫不回收,「最主要嘅前提都係一定唔可以過期,食物安全最緊要。」
食享香港項目經理郭惠玲(Carol)表示組織在11年前已開始食物回收工作,與街市商販商討把賣不出的剩菜捐出,再轉贈予有需要人士,希望可以拯救仍可食用的食物,避免食物前往堆填區而造成浪費。她指項目運行至今總共回收9,427公噸的剩食,將近800萬人受惠,「我哋其實係幫個堆填區減輕咗容量。」Carol希望未來項目可以推廣至全港18區,令全港街市達致零廚餘。
當回收得來的剩菜無法食用時,組織會將其升級再造,如用作堆肥及魚餌。組織項目主任蔡依儂(Ellen)便即場展示親手製造的咖啡渣手工皂,希望藉此教育市民很多廚餘是可以升級再造的,毋須立刻棄置堆填區,「希望將食物剩餘嘅價值發揮出嚟。」除咖啡渣外,Ellen指一些菜頭菜尾亦可改造成酵素,用作施肥或清潔劑,甚至再造成菜乾食用;茶渣亦可用作染色工具等,這些剩食善用技巧會在之後的剩食升級再造工作坊中教授,「目的都係想話畀人知剩食係仲有價值,唔係垃圾,希望大家丟之前可以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