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運動可防癌 惟16.8%成年人運動量不足

2021012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世衞建議每周進行最少75分鐘的劇烈帶氧運動。
港人生活忙碌,多缺乏體能活動,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非傳染病直擊》探討運動量對預防癌症的關係,指足夠的體能活動可有效減低患上3大與肥胖有關的癌症,分別是結腸癌、乳癌及子宮內膜癌。不過,本港18/19年度的全港人口體能活動調查顯示,有16.8%的成年人口運動量不足,較14/15年度同類調查的13%為高,除了長者,35至44歲年齡組群運動量最低。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體能活動可有效降低患癌風險,即使簡單如步行、做家務等都有效用。體能活動可減少脂肪、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減少慢性炎症及調節賀爾蒙,更加可以提升免疫力等,令身體更強壯。運動亦可促進腸道蠕動和減少糞便停留腸道時間,以及減低大腸黏膜接觸糞便致癌物,降低患大腸癌風險。
中心引述研究指出,經常進行體能活動的人,比起缺乏活動的人,患結腸癌風險低20%;患乳癌風險低13%;患子宮內膜癌風險亦低20%。不過,港人多數久坐不動,尤其上班一族,中心建議要減少久坐時間,或以低強度活動代替久坐。
本港有近17%成年人口運動量不達標,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星期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例如快步行、踏單車或洗擦浴室等;或最少75分鐘的劇烈帶氧運動,例如緩步跑、快速游泳等。此外,每星期亦應有2天或以上進行針對主要肌肉群的中高強度強化肌肉活動,例如舉啞鈴、深蹲、仰臥起坐。65歲或以上長者,則應每星期有3天或以上進行平衡及力量訓練的運動,例如步行、跳舞、太極等。
若因疫情需要居家抗疫,中心建議可進行家居運動,例如原地跑、隨音樂跳舞,亦可做家務,例如抹地、洗浴室或廚房、收拾床鋪及更換床單等。為縮短久坐時間,市民亦可看電視時站着或原地踏步,用電話時腳尖站立或來回踱步,疊衣服或熨衣服時亦可站立進行。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