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域一周錄7宗紅潮報告 西博寮及后海灣一帶危機未散

202102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紅潮為香港常見自然現象。
漁農自然護理署(5日)公布,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過去一周在香港水域發現7宗紅潮,有2宗仍未消退,幸未有收到魚類死亡報告。署方會透過「浮游植物監測計劃」繼續監測紅潮出現情況,減低對本地海魚養殖業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響。
環境保護署和海事處人員1月29日,分別於維多利亞港及屯門碼頭發現首宗和第2宗紅潮;及後有市民1月31日於西博寮海峽發現第3宗同類事件。康文署人員再於本周一(1日)於赤柱正灘泳灘及荃灣近水灣泳灘分別發現第4和第5宗紅潮。漁護署人員翌日(2日)亦於馬灣魚類養殖區發現第6宗有關報告。第7宗紅潮則由養魚戶昨日(4日)在后海灣發現。
署方表示,第2宗紅潮由夜光藻組成,而第4及第7宗紅潮則由血紅赤潮藻組成,兩款藻類均常見於香港水域及不含毒素。另外4宗紅潮則由常見於本港水域的球形棕囊藻組成。根據外國文獻記載,球形棕囊藻可產生泡沫,或影響魚類。
雖漁農署未收到魚類死亡報告,但仍提醒馬灣、長沙灣、蘆荻灣、索罟灣及蒲台魚類養殖區養魚戶和后海灣相關養蠔戶留意魚排情況,並適時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