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粉瘤並非粉刺或暗瘡 微創手術愈合快傷口小

2021021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陳東飛指,粉瘤經常被誤診為脂肪瘤。(黎忞攝)
皮膚問題可大可小,俗稱為「粉瘤」的表皮囊腫十分常見,這種呈圓形、有凸狀,會流出分泌物的皮膚問題,不少人誤以為是粉刺或暗瘡,因而延誤治療,到囊腫變大時,只能做手術移除,傷口可能更大,而傳統手術一般傷口較大,會留下明顯疤痕,但微創手術則大大降低影響,既能將囊腫的包膜移除,過程亦只需20至30分鐘,有研究更發現,超過95%患者做過一次微創就可徹底消除「粉瘤」。
外科專科醫生陳東飛表示,「粉瘤」是表皮層細胞沉入了真皮層,令分泌物無法流出而形成囊腫,因此被稱為表皮囊腫。由於表皮囊腫的分泌物與粉刺相似,故一直被人稱為「粉瘤」。「粉瘤」十分常見,一般亦不痛不癢,觸摸時感覺呈圓形,中間或有小孔,就是表皮層深入了真皮層的源頭。陳表示,「粉瘤」的成因包括患者皮膚創傷,傷口愈合時有細菌感染而引致。
陳指,有醫生或會誤診「粉瘤」是脂肪瘤,「可能會畀咗病人一個假的信心,誤以為是一個脂肪瘤,不會發炎。」陳續指,有些人的「粉瘤」會因細菌感染而發炎,他不建議患者自行將分泌物擠出,因有時在囊腫裡擠破分泌物,有機會令傷口發炎,令皮膚紅腫、痕癢,甚至愈變愈大。
由於現時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粉瘤」,傳統手術為免在過程中令「粉瘤」破裂,會開刀移除整個囊腫,將表皮、囊腫包膜及分泌物一併移除。陳補充指,部分患者的囊腫大,或曾經爆裂,最終切除後的傷口可能比原本的囊腫更大。
一名年約40歲的男患者曾向普通科醫生求診,當時以為是一粒脂肪瘤,由於位置在膊頭,若以手術清除後疤痕會很大,而有關位置亦沒有癢及痛,故未有作進一步治療。該名男士其後向陳求診,當時已拖延了數年,而且囊腫愈來愈大及有痛感。
為減低皮膚創傷,陳當時為他進行了微創手術。採用微創的患者需局部麻醉,並會以二氧化碳激光在囊腫表皮位置開一個約2至3毫米的洞,將囊腫內的分泌物擠出來,再以儀器將整個囊腫的包膜取走,過程約為半小時。陳表示,傷口愈小,復原時間愈短,患者出現疤痕甚或發展成「蟹足腫」的機會就更小;而做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的復發率相若。
一般病人在完成手術後都可以隨即回復正常生活,而他亦會建議病人在術後約一周覆診,以了解有否包膜殘餘。「粉瘤」屬良性皮膚病,而用上述微創方式,復發率只有3%至5%,而復發後都可以再做手術切除。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