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戶零保障慘遭業主迫遷 團體促政府發搬遷津貼解困

202102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劏房戶除居住環境惡劣外,更隨時會被政府或業主迫遷。
香港房屋嚴重供不應求,公屋輪候冊申請人數超過25萬,平均輪候時間逾5.7年,相反,私人樓宇及劏房租金不斷上升,愈來愈多基層市民被迫居於隨時面臨清拆的工廈、天台屋、平台僭建劏房等。有團體調查發現,不少居所清拆後,居民未有獲妥善安置,當中大部分人已輪候公屋至少3年,更有逾40%人已輪候公屋5年以上,遠超房委會3年上樓目標。
「關注安置政策連線」去年12月30日至今年1月17日進行問卷調查,訪問147位受執法影響的不適切居所住戶,其中有約50%受訪者居於平台僭建劏房,約20%居於工業大廈及天台屋,餘下20%人則居於寮屋。
受訪者的租金中位數約為每月4,000至5,000港元,近70%人表示因收入低,較少居所可供選擇。由於居住環境惡劣,造成不少人身安全問題,逾50%擔心發生火災時難以逃生、租約不受保障等,逾30%更擔心因政府部門採取執法行動或被業主違法迫遷。但他們收入較低,只能搬去工廈、劏房等。如被迫遷,逾80%住戶期望能獲安排入住鄰近中轉屋至上樓,另有39%人則希望政府提供搬遷津貼。
一家三口居於荃灣不足100平方呎劏房的王小姐,去年9月被告知,須於今年3月3日遷出租金只是1,800港元的單位。由於家庭收入不穩,每月約萬多港元,但市面月租最少要5,000港元,他們一家實在難以負擔。面臨搬遷期限將至,感到相當徬徨,她期望政府能提供搬遷津貼,或獲安排到同區公屋,方便上班上學。
同樣面對迫遷問題的陳女士亦稱,一家三口居於葵涌一不足200平方呎的天台屋,每月租金少於5,000港元。因家庭收入低,難以找到價錢和呎數合宜的單位,政府也沒有提供支援,負擔極大。
團體促請政府將不適切居所列入租務管制範圍,以保障租客居住權益,並規管這些居所,保證符合消防安全及環境衞生等要求。團體又斥現行政策嚴重過時,只設屯門臨時收容中心及中轉屋,且位置相對偏僻,相當不便上班或求學,要求政府全面檢討安置政策,並增設社工隊,統一向受執法行動影響被迫遷的住戶提供搬遷津貼。